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淮阳昔学礼,故能敬老父全文

淮阳昔学礼,故能敬老父

出处:《咏张子房示诸生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淮阳昔学礼,故能敬老父
长跪纳履时,强忍甚可取。
少年虽任侠,喜与老人伍。
四皓奉手行,不敢越规矩。
所师尽黄发,深藏若处女。
甚悔博浪沙,徂击徒豪举。

鉴赏

此诗《咏张子房示诸生》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通过描述张良(张子房)对老人的尊敬和对道德的坚守,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智慧。

首句“淮阳昔学礼,故能敬老父”点出张良学习礼仪的背景,强调他之所以能够尊敬老人,是因为早年就接受了良好的礼仪教育。这种对长辈的尊重,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接着,“长跪纳履时,强忍甚可取”描绘了张良在为老人穿鞋时,即使内心可能有所不适,仍能克制自己,表现出极高的修养和对老人的恭敬。这一细节凸显了张良的自律和对礼仪的严格遵守。

“少年虽任侠,喜与老人伍”则展示了张良年轻时的另一面——他虽然以行侠仗义著称,却乐于与老人为伴,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多面性,也暗示了他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

“四皓奉手行,不敢越规矩”进一步说明张良不仅尊敬老人,还深受四位隐士(四皓)的影响,他们手牵手同行,张良不敢逾越任何规矩,表明他深受高人指点,行事谨慎且遵循道义。

“所师尽黄发,深藏若处女”指出张良的老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深藏不露,如同未嫁之女一般神秘,暗示张良从这些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深奥的知识和智慧。

最后,“甚悔博浪沙,徂击徒豪举”表达了对张良过去行为的反思,尤其是对博浪沙事件的后悔,认为当时的行动过于鲁莽,没有充分考虑后果。这反映了张良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反省和道德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良一生事迹的回顾,赞扬了他的道德品质、智慧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