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丹霞好,那知白露凉
出处:《复上韶阳述怀呈使君》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无端又千里,秋更上韶阳。
为有丹霞好,那知白露凉。
使君惟孝友,孺子岂文章。
分得莱芜釜,微尘已绝香。
为有丹霞好,那知白露凉。
使君惟孝友,孺子岂文章。
分得莱芜釜,微尘已绝香。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复上韶阳述怀呈使君》(其一)。屈大均以“孝友”为主题,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仰之情。
首联“无端又千里,秋更上韶阳”,描绘了诗人与使君相隔千里的景象,秋天的韶阳更加凸显出这份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深沉。这里的“无端”二字,蕴含着意外和无奈之意,表达了诗人对与使君相聚的渴望。
颔联“为有丹霞好,那知白露凉”,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对韶阳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季节变换、时光流逝的感慨。丹霞之美与白露之凉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姿多彩,也寓意着人生的复杂情感。
颈联“使君惟孝友,孺子岂文章”,是对使君品德的极高评价。诗人认为使君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为他具备了“孝友”的美德,而非仅仅因为文采斐然。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以及对使君人格魅力的深刻认同。
尾联“分得莱芜釜,微尘已绝香”,以“莱芜釜”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使君的感激之情。莱芜釜是古代的一种炊具,这里借以比喻使君给予的恩惠或教诲,如同釜中的香气一样,虽小却能持久。而“微尘已绝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恩惠或教诲的深远影响,即使是最细微的恩泽,也能留下长久的香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使君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德、自然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