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绡百馀尺,争及制衣裳
出处:《题鹰猎兔画》
唐 · 和凝
虽是丹青物,沈吟亦可伤。
君誇鹰眼疾,我悯兔心忙。
岂动骚人兴,惟增猎客狂。
鲛绡百馀尺,争及制衣裳。
君誇鹰眼疾,我悯兔心忙。
岂动骚人兴,惟增猎客狂。
鲛绡百馀尺,争及制衣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丹青:指绘画,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沈吟:沉思,深思熟虑。
鹰眼疾:形容鹰的眼睛非常敏锐。
兔心忙:比喻兔子在面临危险时的紧张和忙碌。
骚人:古代泛指文人或诗人。
猎客:指打猎的人。
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细薄如蝉翼的丝织品。
制衣裳:制作衣物。
翻译
即使是色彩鲜艳的画作,深思起来也会令人感伤。你夸赞鹰眼锐利,我却同情兔子的忙碌与惊慌。
这情景不会激发文人的灵感,只会让猎人们更加狂热。
即使有上百尺的鲛绡,又怎能比得上用来裁剪衣物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猎兔图画,通过对比鹰与兔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对于猎取生活的感慨。"丹青物"指的是用红蓝颜料绘制的画作,"沈吟亦可伤"则显示了诗人在欣赏美丽画面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故事。
"君誇鹰眼疾,我悯兔心忙"一句中,"君"指代鹰,"我"指代兔。鹰以其敏锐的眼睛捕食,而兔则是因为恐惧而慌张。这两者的对比,不仅突出了猎物与被猎者的生存状态,更隐喻了强者与弱者的关系。
"岂动骚人兴,惟增猎客狂"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猎取行为的反思。"骚人"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他们常因猎取生活而激发豪情壮志,但在这里,诗人却认为这只会让猎人的激情变得更加狂热。
最后两句"鲛绡百馀尺,争及制衣裳"则形象地描绘了画中猎物的场景。"鲛绡"指的是猎取到的动物皮毛,这里的"百馀尺"形容数量之多,而这些猎物最终被用来制作衣物,满足人们对奢侈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画中场景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