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珠回沬五尺馀,王成草木掀涛势
出处:《赵州观水壁忆真际和尚》
明 · 袁宏道
幻士幻入水三昧,博取天河作手戏。
跳珠回沬五尺馀,王成草木掀涛势。
古佛堂前柏树子,半裂空心半髡死。
荒檐龙钟几病僧,日暮空垣拾菌耳。
堂头老像如冰冷,寒碑月写风枝影。
石栏狮子向东啼,夜深唤却虚空醒。
跳珠回沬五尺馀,王成草木掀涛势。
古佛堂前柏树子,半裂空心半髡死。
荒檐龙钟几病僧,日暮空垣拾菌耳。
堂头老像如冰冷,寒碑月写风枝影。
石栏狮子向东啼,夜深唤却虚空醒。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诗人袁宏道以“幻士幻入水三昧”开篇,巧妙地将禅宗的境界与水的流动相融合,暗示了修行者在水中领悟到的超脱与自在。接着,“博取天河作手戏”一句,进一步展现了修行者的创造力与对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仿佛他能从天河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跳珠回沬五尺馀,王成草木掀涛势”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修行者在水中的动作如同珠子跳跃,激起层层涟漪,不仅展现了水的动态美,也暗喻了修行者内心的波澜与外界的互动。而“王成草木掀涛势”则可能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了修行者的力量和影响,即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被赋予不凡的意义。
“古佛堂前柏树子,半裂空心半髡死”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古佛堂前的自然景观,通过描述柏树的状态,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也寓意着修行者面对生死的态度——即使生命面临困境,内心依然坚韧不拔。
“荒檐龙钟几病僧,日暮空垣拾菌耳”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病态僧侣在荒凉的屋檐下寻找食物的场景,既展现了修行生活的艰苦,也暗示了修行者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意志。
“堂头老像如冰冷,寒碑月写风枝影”两句,通过对比冷硬的老像与月光下的风枝影,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永恒与瞬间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石栏狮子向东啼,夜深唤却虚空醒”结尾两句,以石栏上的狮子啼声作为象征,似乎在夜晚唤醒了宇宙的寂静,强调了修行者通过内在的觉醒,能够触及宇宙的深层真理,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诗人对自然、生命、宇宙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