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出处:《游岘山次韵三首 其三》
宋 · 陈与义
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
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淩风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发有霜。
过眼几浮烟,关身一禅床。
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好在窗前竹,伴师老苍苍。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
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淩风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发有霜。
过眼几浮烟,关身一禅床。
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好在窗前竹,伴师老苍苍。
注释
突兀:陡峭不平。众山之所望:众山的目光焦点。
懒融:不愿下山。
揖山:向山行礼。
大空:广阔的天空。
小空:较小的空隙。
铁凤:传说中的神鸟。
木羊:象征着休息。
石窗:奇特的石制窗户。
出定:打坐结束。
霜:指白发。
关身:围绕自身。
禅床:修行者的坐具。
教我:教导我。
入鸟不乱行:即使成为飞鸟也有秩序。
使君:对官员的尊称。
柏子香:一种香料。
陇云:陇地的云。
归装:归乡的行李。
好在:幸亏有。
老苍苍:形容竹子苍翠古老。
翻译
山路陡峭突兀,众山目光所聚。懒得离开山巅,向山行礼于虚无之堂。
大空之上游戏,小空常伴左右。
我游览时,仰望铁凤展翅,力竭后随木羊而息。
石窗非人间景象,心向往飞翔天际。
窗中人影峻峭,打坐完毕发间已现霜白。
眼前浮云掠过,禅床伴随身心。
传授我安心之法,即使入鸟也有序飞翔。
仿佛理解你的威严,点燃柏子香以示敬意。
陇上的云也可寄托相思,化作我归乡的行囊。
好在窗前翠竹,陪伴师长直到苍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岘山的所见所感。首句“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展现了山路崎岖,山势陡峭,成为周围群山瞩目的焦点。接着,“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敬仰和不愿轻易离开的决心,他选择在山顶的虚无之堂与山神交流。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运用了空灵的意象,形容天空的广阔和山间空隙的微妙关系,诗人仿佛在与天空玩耍,而小空隙则如侍从般陪伴左右。诗人游历中见到“铁凤”和“木羊”,象征着神秘和力量的极限,自己也因疲惫而随其而行。
“石窗非人世,意欲淩风翔”写出了山中的静谧与超凡,诗人渴望像飞鸟一样凌风而行,远离尘世。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山中僧人的生活,他们超脱世俗,专注于禅定,窗外的“几浮烟”和“一禅床”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最后,诗人感叹佛法的力量,能让人安心,如同点燃的柏子香,带来内心的平静。他将山中的美好景色和禅意寄予“陇云”,希望带回一些山的清寂给自己。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伴随自己度过岁月的青竹的深深眷恋,寓意着对师友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深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岘山的壮丽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禅宗思想,展现出宋代文人游历山水时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