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挺之儿,处变才俱优
世人不见理,人欲滔天流。
卦象利牝马,诗歌美关鸠。
一阴与一阳,物物有匹逑。
引手戒援溺,发言愧中冓。
人道岂兽禽,今乃不尔犹。
明明白昼攫,岂复人间羞。
迩来六合混,不限风马牛。
燕姬与越女,妙舞还清讴。
倍蓰与什百,但欲称所求。
一星欲火炎,燄燄焚林丘。
大则相弃捐,小亦生惩尤。
六如与五耦,倾覆卒未休。
衽席有陷阱,谈笑皆戈矛。
天性自此夷,同气或为仇。
谗言间黑白,骨肉成深仇。
每恨共世子,天分太甚柔。
事明易为决,何至经渎沟。
不如挺之儿,处变才俱优。
孝子成父美,岂是相嫉仇。
家人继之睽,二女志不投。
一家祇三亲,恩义本相缪。
乾纲一以解,涣散更莫收。
升堂道既绝,徒重薰养忧。
司徒久无官,经世乏远猷。
架漏二千载,使我心悠悠。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三纲叹》,作者熊鉌,属于宋末元初时期。诗中探讨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三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强调了它们在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诗人指出,如果人们忽视了这些基本的道德原则,会导致私欲横流,如同洪水滔天,甚至动物般的争夺和背叛。他批评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指出连家庭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和争斗。
诗人通过比喻,如"卦象利牝马,诗歌美关鸠",暗示雌性和阳刚之间的平衡和谐,而"一阴与一阳,物物有匹逑"则进一步强调阴阳互补的重要性。然而,当这种平衡被破坏,如"一星欲火炎,燄燄焚林丘",家庭和社会都陷入了危机。
诗中批评了那些只追求私利的人,认为他们忘记了人的天性,导致亲情疏离,甚至骨肉相残。诗人感叹,如果当初能像"孝子成父美"那样坚守原则,家庭和社会或许不会如此动荡。最后,诗人对社会现状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批评了当权者缺乏有效的治理,使得国家陷入长期的混乱。
整首诗语言犀利,寓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秩序的向往和对于现实困境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