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出处:《题新安佥厅拄笏亭》
宋 · 吴儆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嶪。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嶪。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山:比喻高洁的人。亵:轻视。
老锄犁:老农耕作。
车辙:车轮痕迹。
孱颜:瘦弱的脸色。
睫:睫毛。
千里风期接:心意相通。
青冥:高空。
毫端:笔尖。
明灭:明暗变化。
簿领:公文事务。
寒岌嶪:清寒景象。
刍豢:粗茶淡饭。
悦:喜悦。
手板:木板。
趋走:忙碌。
倒持:放下。
支吾:捧着。
翻译
高山如同高洁的人,只能仰望不能轻视。山中的老农挥锄耕作,山前车辙深深印迹。
整天面对瘦弱的面容,仿佛眼睛看不见睫毛。
高人与高山,相隔千里却心意相通。
奇妙的思绪升入高空,笔尖下流淌的是明暗交替。
更何况在繁忙的公事中,看到这样的清寒景象。
悠然间领悟了意境,即使是粗茶淡饭也感到喜悦。
手中木板有何用?忙忙碌碌汗水湿透衣背。
随他们去吧,我只管捧着脸颊享受这份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山与高洁之人的比喻,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尊崇和向往。诗中“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高山象征着高尚的人格,不可轻易接近或亵渎。
接着,“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两句,通过描写山中的农事和车辆的行迹,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表达了自己对远方高洁之人的凝视和向往,就像目光投射而不觉察到眼前的睫毛一样。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进一步强调了高洁之人与高山之间精神上的联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心灵的通达而相连。诗中的“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嶪。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诗人借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到了心灵上的宁静和满足,体验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
最后几句“手板亦何为,趋走背汗浃。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则是诗人在实践中寻找着内心的平衡与安宁,即使是在辛勤的劳作中,也能找到一种超然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高山和高洁之人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