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促织有灵性,促织聆我言全文

促织有灵性,促织聆我言

出处:《促织吟
明 · 陈约
促织何唧唧,我闻妇言重于悒。
叹生不逢尧舜时,天下干戈未休息。
且无八百桑,又无二顷田。
江湖事笔砚,卒岁衣裳穿。
促织有灵性,促织聆我言
江天木落秋无边,胡为夜夜啼我前。
不闻民间征输急星火,里胥鞭笞泪盈把。

鉴赏

这首《促织吟(其二)》由明代诗人陈约所作,通过对促织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首先,“促织何唧唧,我闻妇言重于悒”,开篇以促织的叫声引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虑。促织的叫声在夜晚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诗人内心愁绪的外化。接着“叹生不逢尧舜时,天下干戈未休息”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当时战乱不断的不满和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且无八百桑,又无二顷田”,这两句描绘了贫苦农民的生活状态,没有足够的土地耕种,生活极其艰难。紧接着“江湖事笔砚,卒岁衣裳穿”,进一步揭示了农民除了劳作之外,还要面对笔墨纸砚的消耗以及衣物的磨损,生活负担之重可见一斑。

“促织有灵性,促织聆我言”,诗人赋予促织以灵性,通过促织来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了一种与自然界的共鸣。而“江天木落秋无边,胡为夜夜啼我前”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促织的啼叫似乎成为了诗人孤独与哀愁的象征。

最后,“不闻民间征输急星火,里胥鞭笞泪盈把”,这一句直指社会现实,揭露了官府苛捐杂税的残酷,以及基层官员对百姓的压迫,使得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流露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整首诗通过促织这一意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诗人对于社会公正的渴望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