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有风云雷雨动,鸱鸮岂易悟周王
出处:《豳风》
明 · 杨爵
硕肤一逊德愈光,叹自东人乐绣裳。
不有风云雷雨动,鸱鸮岂易悟周王。
不有风云雷雨动,鸱鸮岂易悟周王。
鉴赏
这首诗《豳风》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对德行的赞美与对风云变幻的感慨。首句“硕肤一逊德愈光”以“硕肤”比喻人物的外在形象,通过“逊德”表达了谦逊的美德能够使人的光辉更加耀眼,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接着,“叹自东人乐绣裳”一句,可能暗含了对某种特定情境或人物的赞叹,其中“绣裳”常用来形容华丽的服饰,此处或许象征着某种荣耀或地位。
后两句“不有风云雷雨动,鸱鸮岂易悟周王”,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不有风云雷雨动”暗示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比喻社会环境的变迁或历史的转折点。后半句“鸱鸮岂易悟周王”中,“鸱鸮”是一种鸟,这里可能借指那些难以理解或被忽视的智慧或力量,而“周王”则象征着权威或统治者。整句话意在表达,如果没有这些看似微小却蕴含深意的力量或变化,统治者或权威人物可能难以认识到某些重要的真理或智慧。
综上所述,《豳风》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意深刻的句子,探讨了德行、社会变迁与智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历史进程和个体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