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过松林贪翠阴,农分稻苗散青把
出处:《篢谷作》
元末明初 · 梁寅
老树山桥昼潇洒,兴来濯足苍藤下。
云边厓石危欲落,雨后泉流急如泻。
客过松林贪翠阴,农分稻苗散青把。
桃源风土良可乐,何恨龙钟在田野。
云边厓石危欲落,雨后泉流急如泻。
客过松林贪翠阴,农分稻苗散青把。
桃源风土良可乐,何恨龙钟在田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首句“老树山桥昼潇洒”,以“老树”和“山桥”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昼潇洒”则直接点明了时间与人物心境,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相应地放慢了脚步。
接着,“兴来濯足苍藤下”,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苍翠的藤蔓之下,洗去尘埃,享受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云边厓石危欲落,雨后泉流急如泻。”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雨后的山间景象。云雾缭绕中的岩石似乎随时可能坠落,而雨后的泉水则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也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客过松林贪翠阴,农分稻苗散青把。”这两句描绘了人物活动场景。过客在松林中流连忘返,享受着绿意盎然的清凉;农夫们则在田间劳作,分拣着青绿的稻苗。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桃源风土良可乐,何恨龙钟在田野。”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联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对自身老迈却仍坚守田野的现状表示了满足与欣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