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虚明落日,楼迥响疏钟
出处:《知果教寺》
宋 · 陈尧佐
萝岩山下寺,静境绝过从。
芳草二三月,碧云千万峰。
窗虚明落日,楼迥响疏钟。
恰恐重来晚,庭前记偃松。
芳草二三月,碧云千万峰。
窗虚明落日,楼迥响疏钟。
恰恐重来晚,庭前记偃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萝岩山下寺:位于萝岩山脚下的寺庙。静境绝过从:极其安静,几乎没有访客。
芳草:春天的青草。
碧云:绿色的云彩,形容山峰被云雾缭绕。
窗虚:窗户空敞。
落日:夕阳。
楼迥:高楼远眺。
疏钟:稀疏的钟声。
恰恐:唯恐,担心。
偃松:倒伏的松树,可能象征长久的记忆。
翻译
萝岩山下的寺庙,寂静得几乎无人来访。春天的三四月间,满眼碧绿的草色,连绵起伏的山峦被白云缭绕。
夕阳透过空荡的窗户洒进,高楼上回荡着稀疏的钟声。
我担心下次再来时会太迟,庭前那株偃松似乎在提醒我记住这个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萝岩山下寺庙的宁静与清幽景象。诗人通过"静境绝过从"表达了寺内环境的清净,少有人迹。"芳草二三月,碧云千万峰"则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景色宜人。"窗虚明落日,楼迥响疏钟"进一步渲染了寺内的宁静氛围,夕阳透过窗户洒落,远处楼阁间传来稀疏的钟声,增添了禅意。最后两句"恰恐重来晚,庭前记偃松"流露出诗人对再次来访的期待和对寺中偃松的深深记忆,表达了对这里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整体上,这是一首赞美山寺静谧生活的山水小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