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一指忽差移,风惊别调凄凉久
沉香亭下鹿眠花,倦倚东皇吹紫玉。
翠鬟亸香薰柘黄,左拍酥肩右按腔。
宫娃张板候节下,花奴缓舞随声扬。
流宫变羽都在口,纵横半借君王手。
就中一指忽差移,风惊别调凄凉久。
蜀江烟水接华清,并辔何如并笛情。
可怜一曲升平调,弄作鸾铃哀怨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音乐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并笛演奏的美妙与情感的复杂。诗人以“被里鸳鸯春睡足”开篇,巧妙地将静谧的春日景象与悠闲的生活状态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接着,“蛾眉补尖凝黛绿”一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女子精致的妆容和优雅的姿态,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神秘。
“沉香亭下鹿眠花,倦倚东皇吹紫玉”两句,将场景进一步扩展至宫廷中的沉香亭,通过鹿眠花旁的悠闲景象,以及女子倚靠东皇(可能象征着时间或季节)吹奏紫玉(可能是笛子或其他乐器),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翠鬟亸香薰柘黄,左拍酥肩右按腔”描绘了演奏者在舞台上的动作与姿态,通过“翠鬟亸”、“香薰柘黄”的细节,展现了其服饰与装扮的华丽,而“左拍酥肩右按腔”则生动地表现了演奏时的技巧与投入。
“宫娃张板候节下,花奴缓舞随声扬”则展示了宫廷乐队的组织与配合,宫娃(可能指乐师或伴奏者)准备就绪,等待演奏开始,而花奴(可能指舞蹈者)则随着音乐缓缓起舞,形成了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流宫变羽都在口,纵横半借君王手”强调了音乐的流动性和即兴性,以及演奏者与君王之间的互动,暗示了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也是权力与情感交流的媒介。
“就中一指忽差移,风惊别调凄凉久”描绘了演奏过程中的一次小失误,通过这一瞬间的紧张与随后的恢复,展现了音乐艺术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与克服,同时也暗示了音乐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蜀江烟水接华清,并辔何如并笛情”将场景延伸至历史中的华清宫,通过“蜀江烟水”与“并辔”(并骑)的比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并笛演奏所蕴含的情感深度。
“可怜一曲升平调,弄作鸾铃哀怨声”最后以对音乐的赞美结束,尽管曲调可能由升转平,甚至带有哀怨,但正是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音乐更加动人,如同鸾铃般悠扬,传递出深邃的情感与历史的回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并笛演奏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宫廷生活中的情感世界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