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
唐 · 张九龄
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
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
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
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
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
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
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
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
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
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
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
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
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
注释
方驾:并驾(车)出游。吾友:我的朋友。
同怀:怀有相同的情感或志趣。
不异寻:没有差别,如同互相追寻。
偶逢:偶然遇到。
池竹处:池塘与竹林的地方。
便会:就会引发、唤醒。
江湖心:对江湖(泛指自然、自由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夏近:接近夏天。
林方密:树林变得茂密。
春馀:春末,春天剩余的时间。
水更深:水面变得更深。
清华:清丽的花木。
两辉映:互相映照。
闲步:悠闲地散步。
亦窥临:也时常停下来仔细观看。
蘋藻:浮萍和水藻。
复佳色:再次展现出美丽的颜色。
凫鹥:野鸭和鸥鸟。
亦好音:也发出美妙的声音。
韶芳:明媚的芳香。
媚洲渚:使沙洲小岛更显妩媚。
蕙气:淡雅的香气,常指蕙兰之香。
袭衣襟:萦绕在衣襟周围。
萧散:形容人生活闲适,不受拘束。
皆为乐:都带来快乐。
裴回:徘徊,流连忘返。
从所钦:心生敬意,随从内心所钦慕。
谓予:对我说。
成夙志:实现长期以来的愿望。
岁晚:晚年,岁月流逝至晚年。
共抽簪:一同归隐山林。古代士人归隐时会拔掉头上的簪子,象征弃官归隐。
翻译
我与好友并驾出游,怀揣相同的情趣无异于彼此追寻。偶尔遇到一片池塘竹林,不禁唤起我们对江湖生活的向往之心。
随着夏日临近,树林愈发茂密,春末时分,水面显得更加深邃。
清丽的花木与碧波互相辉映,我们悠然漫步,不时驻足观赏。
浮萍水藻焕发出美丽的色彩,野鸭鸥鸟也传来悦耳的鸣声。
明媚的芬芳装点着沙洲小岛,淡雅的香气萦绕在我们的衣襟。
这份闲适与逍遥都令人愉悦,我们流连忘返,心生敬意。
朋友说我已实现长久以来的心愿,待到晚年,我们一同归隐山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用“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开篇,表达了与朋友之间心意相通、志趣相同的情谊。接着,“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则展现了他们在自然中遇见的时刻,内心充满了对自由自在江湖生活的向往。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描绘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色美好,夏天树木茂密,春天水流潺潺,更显得环境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写出了在这宁静自然中散步时所感受到的清新和安逸,以及偶尔停留观望的情景。
“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则是对周围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进行了赞美,这里的蘋藻指的是水边的花草,而凫鹥即为水鸟,它们的声音也显得悦耳动听。接下来的“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然之美对人的影响,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表达了一种对简单、自由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而“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展望,希望在年老时与朋友们一起享受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友谊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家园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