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休骋望,秋色未分明
出处:《白华园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城南休骋望,秋色未分明。
云作穹庐气,风为觱篥声。
云作穹庐气,风为觱篥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屈大均在白华园中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与独特的氛围。
首句“城南休骋望”,诗人劝诫自己不要过于远眺城南,暗示了他可能身处城内,对城外的景色有所顾忌或有所避讳。接着,“秋色未分明”一句,点出了此时的秋意尚不清晰,或许是因为天气、时间或是心情的原因,使得秋天的景色显得朦胧而未完全展现其特色。
“云作穹庐气”,诗人将云彩比作穹庐,穹庐是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这里用来形容云彩的广阔和轻盈,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云层的形态。同时,这一句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由、广阔空间的向往。
“风为觱篥声”,则将风声比作觱篥的吹奏声。觱篥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声音悠扬而深沉。在这里,风声被赋予了音乐的特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声音的和谐与美妙。这一句通过听觉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与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巧妙地捕捉了秋天特有的景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