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全文

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

出处:《戊午吟
明 · 高攀龙
圣贤止是学为人,学不知天人未真。
天在人身春在木,人居天内木涵春。
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
试看天人无间处,不知天道岂知身。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戊午吟(其一)》。诗中探讨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首联“圣贤止是学为人,学不知天人未真”,开篇即点明了圣贤通过学习理解人类社会,但若不深入探究天道,对“人”与“天”的关系认识仍不全面。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不仅局限于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更应扩展到对宇宙自然规律的认识。

颔联“天在人身春在木,人居天内木涵春”,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里的“天”既指自然界,也象征着宇宙的普遍规律;“人”则代表人类自身。诗句形象地描绘了人在自然界的融入,以及自然界的生机如何滋养着人类的生命。同时,“春在木”和“木涵春”分别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展现了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颈联“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强调了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这里的“万殊”指的是万物的多样性,“一本”则是指事物的根本或核心。通过探索不同事物的细微差别,人们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意义;而彻底研究事物的核心,才能认识到仁爱、道德等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念。

尾联“试看天人无间处,不知天道岂知身”,总结全诗,提出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只有理解了天道,才能真正了解自身。这里的“无间处”意味着天人之间没有隔阂,强调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当个体认识到自己与宇宙的内在联系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鼓励人们不仅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更要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从而实现个人与宇宙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