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光合雪光,光欲透肤革
出处:《新正三日雪窗早起》
明 · 袁宗道
雪窗耀眼明,披衣起梳栉。
镜光合雪光,光欲透肤革。
面纹千百条,旁行相虬结。
白髭藏须中,似欲逃剪镊。
近服首乌丸,我首何曾黑?回念四旬间,悲欢几经历。
愁核埋胸腑,年深愁花发。
皱纹乃蓓蕾,霜毛为枝叶。
譬彼治田人,种麦而得麦。
仙药岂能变,况饵木与石。
白黑亦何殊,毋强生分别。
且觅般若汤,一浇磊块穴。
镜光合雪光,光欲透肤革。
面纹千百条,旁行相虬结。
白髭藏须中,似欲逃剪镊。
近服首乌丸,我首何曾黑?回念四旬间,悲欢几经历。
愁核埋胸腑,年深愁花发。
皱纹乃蓓蕾,霜毛为枝叶。
譬彼治田人,种麦而得麦。
仙药岂能变,况饵木与石。
白黑亦何殊,毋强生分别。
且觅般若汤,一浇磊块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雪后的清晨,坐在明亮的雪窗下,披衣起床梳洗的情景。通过镜子映照出的雪光,诗人细腻地描绘了自己脸上的皱纹和白须,以及内心的愁绪与岁月的痕迹。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种麦的人,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改变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仙药改变本质的质疑。最后,诗人希望找到一种“般若汤”,来化解心中的烦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