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羡复不求,贵公何必见全文

不羡复不求,贵公何必见

宋末元初 · 方回
请托或有求,攀附谓可羡。
不羡复不求,贵公何必见
耻折元亮腰,免向宣明面。
江淹所赋恨,未必识冯衍。
甘从伯伦醉,久忘子夏战。
白首尔同归,自作岂天谴。

注释

请托:请求他人帮助。
攀附:依附权贵。
贵公:看重公正。
何必:何须。
耻折:以……为耻。
元亮:陶渊明(字元亮)。
宣明:官职名,这里指显赫地位。
冯衍:东汉文学家。
伯伦:嵇康,三国时期名士。
子夏:孔子弟子。
白首:头发白了,指老年。
天谴:上天的惩罚。

翻译

如果有所请求,攀附权贵被视为值得羡慕。
既不羡慕也不追求,看重公正又何须显露在人前。
以折腰于权贵为耻,不愿在宣明这样的地方露面。
像江淹写的诗表达的遗憾,未必能理解冯衍的才情。
我宁愿像嵇康那样沉醉,长久忘记学术争斗的纷扰。
直到白头我们都归于平静,自己的选择难道是天意的谴责?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杂兴十二首》的第十一首。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平,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冷淡态度。

“请托或有求,攀附谓可羡。”一句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往往需要通过依附权贵来实现。接下来的“不羯复不求,贵公何必见。”则显示出诗人对此种现象的淡然与超脱态度。

“耻折元亮腰,免向宣明面。”这两句中,“耻”字表达了诗人的羞愧之情,暗指自己可能曾经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做出不值得自豪的事情。元亮和宣明可能是当时的权贵或名士,但诗人表示对此类人物并不感兴趣。

“江淹所赋恨,未必识冯衍。”这里提到的“江淹”应指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他以善写哀怨之情著称。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但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悲凉可能并未被理解。

“甘从伯伦醉,久忘子夏战。”这两句中,“甘从”、“伯伦”可能是诗人朋友或同道中人的名字,或者是对某种生活态度的隐喻。诗人通过“甘从伯伦醉”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漠,以及在酒精的作用下暂时忘却忧愁。而“久忘子夏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逃避现实的意境。

最后,“白首尔同归,自作岂天谴。”诗人以“白首”形容自己已到老年,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功名虚幻的感慨。同时,“岂天谴”则隐含着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人的遭遇是由命运所决定,不可抗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展现了一个在动荡时代背景下,对功名利禄持有超然态度,同时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宿命深感无奈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