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期岩上清风起,枣色离离映远虹
出处:《寿张致堂学宪》
明 · 释今无
羽檄分驰校士中,天涯霜雪鬓边同。
忧时未易消乡梦,搦管尤深识化工。
孺子受恩收棫朴,何年报德答沙虫。
安期岩上清风起,枣色离离映远虹。
忧时未易消乡梦,搦管尤深识化工。
孺子受恩收棫朴,何年报德答沙虫。
安期岩上清风起,枣色离离映远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遥远的边疆,霜雪覆盖的景色与诗人鬓发的白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沉的氛围。诗中的“羽檄分驰”暗示了紧急军情的传递,与“校士中”的场景形成对比,展现了边关与朝廷之间的紧张关系。诗人在此背景下抒发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职责的深刻认识和对“化工”的敬畏之情。
“忧时未易消乡梦”,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对国家的忧虑却难以平息,乡愁与国事交织在一起,难以割舍。“搦管尤深识化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职责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治理之道的深入思考。通过“化工”一词,不仅指自然界的规律,也暗含了对政治治理的智慧和策略的赞美。
后半部分“孺子受恩收棫朴,何年报德答沙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年轻官员比作接受恩泽的孺子,需要在未来报答国家的恩惠,表达了对年轻官员成长与未来的期待。同时,“沙虫”可能象征着边疆的敌人或挑战,强调了年轻官员在面对困难时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安期岩上清风起,枣色离离映远虹”以自然景象结尾,寓意深远。安期岩上的清风象征着变革与希望,而远处彩虹的映照,则预示着美好的未来。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深关切与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