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注释
犬牙:形容山峰尖锐如犬齿。五丈原:地名,诸葛亮曾驻扎于此。
吏士:官吏和士兵。
马檛:马鞭。
曹丕:魏文帝,与诸葛亮同时代的君主。
三辅:古代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长星:古人指流星,象征重要人物去世。
髽:古代妇女为哀悼亲人而梳的发式。
烟霞:指隐居生活,常用来形容山林中的隐逸。
吊古:凭吊古迹或历史往事。
悲笳:悲伤的胡笳声,表达哀愁之情。
翻译
南望那斜谷口,三座山峰峥嵘如犬牙交错。向西遥看五丈原,蜿蜒曲折如同一条长蛇。
怀念诸葛孔明,他率领万马自汉中巴蜀而出。
军士们静默无声,只听见马鞭轻摇的萧瑟声。
他的才能远超曹丕,何止是十倍之差。
他在三辅之地,威势如疾风卷起沙尘。
一旦巨星陨落,竟让蜀地妇人披麻戴孝。
山中的僧人怎会知晓,他在静室中度过烟霞岁月。
过去的往事随风消散,故乡的山峦依旧傍着渭水斜照。
来访者只能空对古迹,清泪伴着悲凉的胡笳声落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山川景观,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开篇“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立即设定了一种雄伟险峻的地貌特色,仿佛自然界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展览。而“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则继续了这种景象的描写,使人不禁想象那蜿蜒曲折、气势磅碜的山脉。
然而,这首诗并非单纯的山水诗,它还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赞美。“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直接点出了 诸葛亮这一历史上的智者与勇士形象。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他对蜀汉的贡献,在这短短几字中得到了极致的概括。
诗人通过“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等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历史长河中的军马之声。这不仅是对过去战争场面的描绘,更是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一种回忆和向往。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才能的极高评价,将其与同时代的曹丕相比,不仅是在军事上,更在智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一句,则将这种历史人物的才能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英雄人物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其才能。
而到了“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则诗意转折,出现了对过去的一种哀婉与惆怅。这里的“长星坠”象征着英雄的陨落,而“蜀妇髽”则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切怀念和不舍。
接着,“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一句,则又将视角转移到了一位山中的僧人身上。诗人似乎在询问这位远离尘世、隐居于山林之中的人是否能够理解历史的沉重和人物的伟大。在这种对比中,历史人物的壮举与僧人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一种无奈和放弃。那些英雄的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而那座曾经见证过历史风云的山,却依旧静默地矗立在那里。
最后,“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作为一个游子,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和英雄的一种无力感与哀伤。这里的“清泪”不仅仅是诗人的眼泪,更是对那段历史的缅怀之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和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