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
往复万馀里,相逢皆众人。
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
予亦从此去,闲居清洛滨。
稍稍寒木直,彩彩阳华新。
迭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
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
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
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轨。
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
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
伯淮与季江,清浚各孤峙。
群芳趋汎爱,万物通情理。
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
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
孰谓忽离居,优游郑东里。
东里近王城,山连路亦平。
何言相去远,闲言独凄清。
万里鸿雁度,四邻砧杵鸣。
其如久离别,重以霜风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伊昔:昔日。观国:游历国家。
秦:秦国。
大君:君主。
扈:随从。
清洛:清澈的洛水。
寒木:寒冷的树木。
迭宕:起伏不定。
孔文举:孔融,三国时期人物。
石季伦:石崇,西晋时期富豪。
令德:美德。
绛衣:红色官服。
伯淮:可能指人名。
季江:可能指人名。
杞梓:泛指树木。
直道:正直的道路。
郑东里:郑国东部地区。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代指秋声。
霜风:秋冬时节的寒风。
翻译
昔日喜好游历国家,从家乡西部进入秦国。往返行程上万里,途中相遇尽是普通人。
大君亲临东岳祭祀,众多贤哲随行巡游。
我也从此出发,闲居在清澈的洛水边。
渐渐地,寒冷的树木挺立,阳光照耀下色彩斑斓。
才华横溢如孔文举,风流倜傥如石季伦。
年轻时结识彼此,老年定会亲密无间。
再次相聚于这空旷的馆舍,冬去春来共话欢言。
哲兄饱读诗书,行事遵循高尚准则。
他的美德如同同路人,珍视知心朋友。
他身着红色官服拜见圣主,帐中延揽才子。
伯淮与季江,各有清名独立一方。
群花竞相喜爱,万物皆有情感。
而我却感到空虚,独自走过杞梓之地。
夫君声名美好,坚守正道直到终点。
谁料突然分离,我在郑东里悠闲度日。
东里靠近王城,山路平坦连绵。
怎能说距离遥远,只觉独处凄凉。
万里鸿雁飞过,四邻传来砧杵声。
长久的离别更添悲凉,又逢霜风使人惊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情。开篇即以"伊昔好观国,自乡西入秦"设定了诗人从遥远的地方回到秦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归乡的心情。接着通过"往复万馀里,相逢皆众人"表现了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故人的思念。
"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一句显示了诗人对于领导者的仰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稳定与秩序。紧接着"予亦从此去,闲居清洛滨"则表明诗人的个人选择,是一种淡泊明志、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稍稍寒木直,彩彩阳华新。迭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描绘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交场景,诗人与朋友们在一起享受着岁月的静好,共同经历着时光的变迁。
"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轩。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这些句子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以及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最后几句"伯淮与季江,清浚各孤峙。群芳趋汎爱,万物通情理。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孰谓忽离居,优游郑东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抒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友情和故土深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