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囊无底将不去,检点笥中惟有此
溧阳石化几千年,钢铁臼经三万杵。
昔我得之于异人,使我拾袭藏为珍。
我今以半为君遗,物以少贵君勿嗔。
来岁八月西风里,我曹忼慨办行李。
书囊无底将不去,检点笥中惟有此。
用时须留一匕馀,丹墀大对要烦渠。
更有浯溪纪功石,待问君王乞墨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墨:古代书写工具。从来处:出处。
溧阳:地名。
石化:指墨的原料。
三万杵:极言磨砺次数多。
异人:奇特的人。
拾袭:珍藏。
半:一半。
遗:赠送。
来岁:明年。
行李:行装。
书囊:书箱。
惟有此:只有这墨。
匕馀:少量。
丹墀:宫殿中的台阶。
大对:重要的应对场合。
浯溪:地名。
纪功石:刻功勋的石头。
乞墨书:请求写字。
翻译
我赠你这长约三寸的古墨,你知道它的来历。这墨来自溧阳,历经数千年的石磨研磨,经过三万次捣杵才成。
从前,我从一位奇人那里得到它,视若珍宝般收藏。
如今我将一半赠予你,虽然数量不多,请不要怪罪。
明年八月秋风起时,我会收拾行装离开。
书箱虽大,我却舍不得其他物品,只有这墨最为珍贵。
使用时请留下少许,将来在朝廷上对答时,它会派上大用场。
还有浯溪的记功石,我想请你用这墨写下功绩,向君王展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墨歌寄林明叔》,通过赠送古墨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情谊和珍视之意。开篇“赠君古墨三寸许,君知此墨从来处”两句直接了当地传达了赠送之物及其价值,显示出诗人对这份礼物的自豪与重视。
紧接着,“溧阳石化几千年,钢铁臼经三万杵”两句则描绘了古墨的历史悠久和制作过程的艰辛,从而强调了其珍贵程度。这里的“溧阳”指的是产墨之地,而“几千年”、“三万杵”则是夸张手法,用以凸显这块石墨的不凡来历。
诗人接着写道:“昔我得之于异人,使我拾袭藏为珍。我今以半为君遗,物以少贵君勿嗔。”这里表明了诗人对这份古墨曾经的珍视,以及现在愿意分出一部分给予好友林明叔。这种割爱之举,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在“来岁八月西风里,我曹忼慨办行李。”两句中,诗人设想着将来的某个时刻,他会在秋天的西风中准备行囊,这里的“办行李”隐含着即将离别的情感。
随后,“书囊无底将不去,检点笥中惟有此。”表明诗人对这份古墨的珍视,以及在他心中的位置。这里的“书囊无底”暗示了诗人的收藏爱好,而“检点笥中惟有此”则强调了这份礼物在诗人心目中的独特价值。
最后,“用时须留一匕馀,丹墀大对要烦渠。”和“更有浯溪纪功石,待问君王乞墨书。”两句中,诗人嘱咐林明叔在使用这份古墨时要保留一些余墨,并且提及了另一个关于浯溪的纪念之物,表达出希望通过这些物品传递情感和记忆。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他对笔墨艺术的重视。通过赠送这份古墨,诗人不仅传递了实际的物质价值,更是通过这种方式深化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情怀表达,体现了他们对于友谊、艺术与物品背后故事的深刻理解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