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
出处:《题邵公禅院》
唐 · 刘得仁
无事门多掩,阴阶竹扫苔。
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
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
终期天目老,擎锡逐云回。
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
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
终期天目老,擎锡逐云回。
注释
无事:指家中平静无事。掩:关闭。
阴阶:阴暗的台阶。
竹扫苔:竹子扫除阶上的青苔。
劲风:猛烈的风。
雪聚:雪花堆积。
渴鸟:口渴的鸟。
啄冰开:啄破冰面。
树向寒山:树木在寒冷的山中。
人从瀑布来:人们从有瀑布的地方经过。
期:期待。
天目老:在天目山终老。
擎锡:手持锡杖。
逐云回:随着云彩回归。
翻译
家中无事时常常关门,阶前竹林清扫着青苔。强风吹过,雪花聚集成堆,口渴的鸟儿啄破冰层觅食。
树木在寒冷的山中生长,人们从瀑布旁走过。
我期待在天目山终老,手持锡杖,伴随白云归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中禅院景象。"无事门多掩,阴阶竹扫苔"表达了一个平和安宁的情境,门常闭,阶上竹叶轻拂着青苔,显得既幽雅又清净。接下来的"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则描绘出严冬之景,强烈的风将雪吹成堆积,而饥饿的鸟儿却在寻找食物,啄开坚硬的冰面,这两句通过对比增添了一丝生机与希望。
诗人随后写道"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这里表达了禅院之美,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人类精神寄托之所。树木在严酷的山中依然坚守其生长,而人们则远离尘世,从飞流直下的瀑布旁边前来,这既象征着对清净心灵的追求,也表明了禅院对于寻求内心平静者的吸引力。
最后两句"终期天目老,擎锡逐云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岁月流转与精神修行的深刻感悟。这里的“天目”指的是佛教中清净无染的眼目,“终期”意味着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而“擎锡逐云回”则是对禅者终日持斋,寻求真理的形象表达。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禅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