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战横江一百舟,海山楼里坐元侯
出处:《广东水教致语口号》
宋 · 洪适
水战横江一百舟,海山楼里坐元侯。
偷儿已罢三年伎,猛士聊因五月秋。
不用辟兵酬令节,从今行客但安流。
将军尽列长安第,留取楼船震海头。
偷儿已罢三年伎,猛士聊因五月秋。
不用辟兵酬令节,从今行客但安流。
将军尽列长安第,留取楼船震海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广东水战的壮观景象与海山楼中元侯的豪情。首句“水战横江一百舟”以宏大之笔勾勒出战场的辽阔与激烈,一百艘战船横陈于江面,展现了战争的规模与气势。接着,“海山楼里坐元侯”则将视角转向楼阁中的高官,元侯在海山楼中静观战局,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度。
“偷儿已罢三年伎,猛士聊因五月秋”两句,通过对比“偷儿”的退场与“猛士”的登场,暗示了战争局势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勇者的赞美。这里的“偷儿”可能象征着叛乱或敌方势力,而“猛士”则代表正义的一方。时间点“五月秋”不仅为场景增添了季节感,也寓意着时机成熟,正是行动的最佳时刻。
“不用辟兵酬令节,从今行客但安流”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希望不再有战争,人们可以安全地出行。这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期盼,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祝愿。
最后,“将军尽列长安第,留取楼船震海头”两句,既是对将军们功绩的肯定,也是对海战胜利的庆祝。长安在这里象征着权力与荣耀,将军们不仅在陆地上享有尊荣,在海上也同样威震四方,彰显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壮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颂扬,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