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轴犹俨然,相对如昔时
出处:《题卫其自小像》
明 · 释函是
百岁终当尽,岂为斯人悲。
毕生述孔业,一半遭乱离。
我有大泽僻,远引疑先几。
朝游石镜峰,暮归洗马池。
浮沉三十年,见闻无旧知。
因人理南策,相见海之湄。
不敢论往事,欣然为后期。
雷宗依东林,心迹毋相遗。
乘兴每倏然,系舟雷峰陲。
乐事不可待,寒暑嗟密移。
一旦成朝露,厥嗣哀淋漓。
挥涕想音容,抱像乞一辞。
展轴犹俨然,相对如昔时。
生死俱不言,后世谁当疑。
毕生述孔业,一半遭乱离。
我有大泽僻,远引疑先几。
朝游石镜峰,暮归洗马池。
浮沉三十年,见闻无旧知。
因人理南策,相见海之湄。
不敢论往事,欣然为后期。
雷宗依东林,心迹毋相遗。
乘兴每倏然,系舟雷峰陲。
乐事不可待,寒暑嗟密移。
一旦成朝露,厥嗣哀淋漓。
挥涕想音容,抱像乞一辞。
展轴犹俨然,相对如昔时。
生死俱不言,后世谁当疑。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卫其自小像》,是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百岁终当尽,岂为斯人悲”,诗人以百岁为人生终点,认为生命的终结是自然规律,并非为某个人的逝去而感到悲伤。接着,“毕生述孔业,一半遭乱离”两句,提到一生致力于孔子之道,却有一半时间遭遇战乱,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挫折。
“我有大泽僻,远引疑先几”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于大泽边的情景,似乎在预示着某种先知般的洞察。接下来的“朝游石镜峰,暮归洗马池”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闲适生活,与世无争。
“浮沉三十年,见闻无旧知”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三十年间未曾遇到老友的孤独感。“因人理南策,相见海之湄”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海边重逢的情景,充满了喜悦与感慨。
“不敢论往事,欣然为后期”表明诗人不愿回忆过去的苦难,而是期待未来的相聚。“雷宗依东林,心迹毋相遗”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追求精神的归宿,心灵相通的愿望。
“乘兴每倏然,系舟雷峰陲”描绘了诗人随兴而行,与友人在雷峰塔旁相聚的场景。“乐事不可待,寒暑嗟密移”感叹时光飞逝,快乐的日子难以等待。“一旦成朝露,厥嗣哀淋漓”比喻生命短暂,如同朝露易散,后代哀伤不已。
最后,“挥涕想音容,抱像乞一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友人已逝,仍希望能通过画像寄托哀思。“展轴犹俨然,相对如昔时”描绘了诗人展开画像,与友人仿佛重逢的情景。“生死俱不言,后世谁当疑”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超脱态度,认为无论生死,后世之人皆应相信这段深情的友谊。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远的人生境界和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