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拟欲为僧去,政恐袈裟未惯穿
出处:《涌金门城望五首 其五》
宋末元初 · 方回
风入松词万口传,翻成馀恨寄湖烟。
难寻旧梦花阴地,剩放新愁雪意天。
战罢閒堤眠老马,宴稀荒港泊空船。
此心拟欲为僧去,政恐袈裟未惯穿。
难寻旧梦花阴地,剩放新愁雪意天。
战罢閒堤眠老马,宴稀荒港泊空船。
此心拟欲为僧去,政恐袈裟未惯穿。
注释
馀恨:剩余的遗憾或悔恨。花阴地:花影斑驳的地方,指过去的美好时光。
雪意天:形容天空阴沉,像要下雪的样子,象征愁绪。
战罢:战争结束之后。
政恐:恐怕,担忧。
袈裟:佛教僧侣穿的长袍。
翻译
这首《风入松》词流传甚广,却化作无尽遗憾,寄托在湖光烟霭中。再也找不到往昔在花荫下做美梦的地方,只有新的忧愁如冬日飘雪,弥漫天际。
战争结束后,老马在闲置的堤岸上安眠,昔日热闹的宴会港口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船只。
我本想遁入佛门为僧,只怕尚未习惯那身不熟悉的僧袍。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诗作,通过风、松、湖烟、花阴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旧梦的追寻与怀念,以及现实中的无奈与困顿。诗中“翻成馀恨寄湖烟”一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逝去时光的眷恋。而“难寻旧梦花阴地”则是对过往美好记忆无法重现的感慨。
第三、四句“战罢閒堤眠老马,宴稀荒港泊空船”,描绘了一种战争后的废墟和沉寂,老马与空船都是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象征。诗人的心境也随之转向内省,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求。
最后两句“此心拟欲为僧去,政恐袈裟未惯穿”,则是诗人在物欲世界中寻找超脱的一种方式,他想成为一名僧人,以此来逃避现实的纷扰,但又担忧自己是否适应那样的生活,这里的“政恐”表达了诗人的犹豫不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挖掘,展现出一幅充满哲理与情感交织的画面,是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