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行平生言,讵知不由此
出处:《寄黄端冕时从张丞相幕中》
宋 · 陈长方
三年不相面,思君夕十起。
君趋大江东,此情随逝水。
仲尼方过宋,亦主司城子。
欲行平生言,讵知不由此。
男儿一语契,发轫见千里。
崎岖马迹间,输诚劳舌齿。
浩歌归去来,长剑无须倚。
君趋大江东,此情随逝水。
仲尼方过宋,亦主司城子。
欲行平生言,讵知不由此。
男儿一语契,发轫见千里。
崎岖马迹间,输诚劳舌齿。
浩歌归去来,长剑无须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年:多年。相面:面对面相见。
夕十起:夜晚多次醒来。
大江东:长江东流。
逝水:流水不断。
仲尼:孔子。
司城子:宋国的官员。
发轫:驾车出发。
千里:遥远的地方。
崎岖:艰难。
舌齿:舌头和牙齿。
浩歌:高声歌唱。
倚:依靠。
翻译
三年未曾相见,每晚都因思念你而醒来十多次。你往东边的大江而去,我的情意如同流水般流逝。
孔子正途经宋国,他也是司城子的主宰。
我想实践一生的理想,却未料到命运并非如此安排。
男子汉一旦承诺,就像驾车出发,能见到千里之外的风景。
在艰难困苦中,我竭尽全力表达诚意,舌头和牙齿都疲惫不堪。
高声歌唱着归来,无需倚仗长剑,只凭真心。
鉴赏
这首宋诗《寄黄端冕时从张丞相幕中》是陈长方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黄端冕深深的思念和期待。诗的前两句“三年不相面,思君夕十起”描绘了诗人与黄端冕长时间未见,夜晚对友人的思念频繁如潮。接着,“君趋大江东,此情随逝水”以江水比喻时间流逝和情感的绵长,暗示友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诗人引用孔子过宋的典故,意在表达自己也有着像孔子那样的志向和抱负,希望能借此机会践行自己的人生理念。“欲行平生言,讵知不由此”表达了诗人期待通过这次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又不确定能否如愿。
“男儿一语契,发轫见千里”强调了言语的力量,认为一次深刻的交谈就能开启长远的路程。接下来,“崎岖马迹间,输诚劳舌齿”描述了诗人为了这份友情,不惜在艰难困苦中付出真心,不断努力沟通。
最后两句“浩歌归去来,长剑无须倚”以豪迈的歌声和无需倚仗武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友情的力量足以支撑他前行,即使面对困难,也能无所畏惧地归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叙述与友人的分离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坚韧的人格和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