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仁义虱其官,有益国家不全文

仁义虱其官,有益国家不

元 · 洪希文
文人语多工,徽纆自绳纠。
啮虫至么么,谓可悬户牖。
胡为大车轴,贯心竟何有。
禦寇近道翁,纵此澜翻口。
景略疏救时,袖此无用手。
挂名青史中,遗笑传不朽。
后世为美谈,姓字记谁某。
二公廊庙资,力可扶宇宙。
如何唱酬间,爬剔便絮垢。
仁义虱其官,有益国家不?三叹《商君书》,掩卷重搔首。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洪希文的《读涑水司马公和金陵王半山烘虱》以讽刺的手法,探讨了文人雅士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诗中通过对比“文人”与“御寇近道翁”的行为,揭示了文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不同态度与选择。

首先,诗中提到“文人语多工”,意指文人擅长言辞,但是否真正能以实际行动影响社会,却值得怀疑。接着,诗人通过“徽纆自绳纠”、“啮虫至么么”等比喻,讽刺那些看似聪明伶俐,实则对社会问题束手无策的文人。他们虽能巧妙地运用语言,却无法像“御寇近道翁”那样,直接面对并解决问题。

“景略疏救时,袖此无用手”一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暗喻真正的英雄能够及时出手拯救时局,而文人却只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这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在关键时刻的无力感。

“挂名青史中,遗笑传不朽”表达了对那些徒有虚名,最终只能成为笑柄的文人的讽刺。他们的名字或许会流传于后世,但留给后人的只有嘲笑。

最后,“后世为美谈,姓字记谁某”指出,尽管这些文人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但真正被记住的,却是那些敢于行动、有所作为的人。这不仅是对前文讽刺的总结,也是对积极行动者的一种肯定。

“二公廊庙资,力可扶宇宙”是对那些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的赞美,他们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如何唱酬间,爬剔便絮垢”则批评了文人间的唱和应酬,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贡献。这种表面的文雅,实际上是对社会问题的回避。

“仁义虱其官,有益国家不?”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文人是否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名声与地位?

“三叹《商君书》,掩卷重搔首”以《商君书》为例,再次强调了文人在社会变革与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商鞅的主张强调法治与效率,诗人似乎在暗示,文人应当学习商鞅的精神,不仅关注文字之美,更应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实际需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文人角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直接触及,展现了作者对于文人责任与社会价值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对特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对整个文人群体乃至所有知识分子的一次集体审视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