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微尘偈,章句妙难求
公为疏通之,如海决江流。
堂堂须垂膺,漆点横清秋。
十虚圆当念,三世集毛头。
平生说禅口,想见光迸浮。
世间眼久灭,法宝空海洲。
年年春欲暮,禅室清香留。
迷途指南车,戴恩负山邱。
愿从清凉山,威光作依投。
行当方山见,跬步披衣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和比喻,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者的崇敬之情。
首句“大千微尘偈,章句妙难求”,以大千世界中的微尘数量来比喻佛法的深奥与广大,暗示佛法的智慧难以穷尽。接下来,“公为疏通之,如海决江流”则表达了通过佛法的引导,人们能够理解宇宙真理,如同江水决堤般释放出无穷的力量。这体现了佛法的开悟之力,能够启迪人心,揭示生命的真谛。
“堂堂须垂膺,漆点横清秋”两句,以堂堂正正的姿态比喻修行者坚定的意志,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清明的心态。这里的“漆点横清秋”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十虚圆当念,三世集毛头”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无边界和时间空间的统一性,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佛法的真理都是永恒不变的。这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性。
“平生说禅口,想见光迸浮”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口述佛法时的智慧光芒的赞美,认为他们的言语如同光明一般,能够照亮他人的心灵。
“世间眼久灭,法宝空海洲”则指出在世俗的迷雾中,人们的智慧之眼往往被遮蔽,而佛法如同海洋中的宝岛,是指引人们走出迷途的灯塔。
“年年春欲暮,禅室清香留”描绘了一幅春末禅室中静谧祥和的画面,暗示佛法的教义如同春天的香气,持久地留在人们心中,给予心灵以滋养。
“迷途指南车,戴恩负山丘”将佛法比作迷途中的指南车,强调佛法对于迷失者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感激之情,他们如同背负山丘的恩人,为人们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最后,“愿从清凉山,威光作依投”表达了诗人希望从佛法中获得清凉与智慧的愿望,将自己置于佛法的庇护之下,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行当方山见,跬步披衣裘”则预示着诗人即将踏上修行之路,每一步都将是向着佛法深入探索的旅程,披上衣裘,意味着准备好了面对修行过程中的种种考验。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感悟和对修行者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个人的修行愿望和对佛法力量的深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