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送客过钱塘,移得苍松数尺长
出处:《姚太史自钱塘移天目松一株舟中无事索赋》
明 · 吴孺子
相公送客过钱塘,移得苍松数尺长。
枝带故山寒雨色,根分新壤茯苓香。
舟中偃盖幢幢势,眼底凌云寂寂芳。
归去琴书堂上坐,种来无处不生凉。
枝带故山寒雨色,根分新壤茯苓香。
舟中偃盖幢幢势,眼底凌云寂寂芳。
归去琴书堂上坐,种来无处不生凉。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吴孺子的诗《姚太史自钱塘移天目松一株舟中无事索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中,主人公姚太史在钱塘送别友人后,带回了一株苍劲挺拔的天目松。这株松树带着故乡山间的寒雨气息,根部散发出茯苓的清香,象征着它的古老和神秘。在舟中的它如同一把偃盖的华盖,威势逼人;而在眼底望去,它又如云中之松,静谧而高洁。
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形态和意象,寓言了姚太史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守护。最后,他想象这株松树被栽种在书斋之中,无论何处都能带来清凉的气息,寓意着知识的力量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巧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