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尝招此老,天未丧斯文
出处:《修史堂》
宋 · 陈俊卿
流水三间屋,明公半席分。
帝尝招此老,天未丧斯文。
人去留青竹,山空锁白云。
升堂时想像,金石恍然闻。
帝尝招此老,天未丧斯文。
人去留青竹,山空锁白云。
升堂时想像,金石恍然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流水:形容流水环绕。明公:对有名望或地位之人的尊称。
半席:一半的座位,表示尊敬。
尝:曾经。
老:指年长的人。
天未丧斯文:上天并未让这种文化消亡。
丧斯文:丧失这种高尚的文化。
人去:人已离开。
青竹:象征高洁的品质。
山空:山中空寂。
锁白云:白云缭绕,显得山更为空旷。
升堂:古代官员上朝或讲学的场合。
想像:怀念想象。
金石:比喻言辞的坚定和有价值。
恍然闻:仿佛能听见。
翻译
流水环绕着三间屋,明公分得半边坐席。曾经,皇帝也曾招请这位老者,上天似乎并未让这种文化消亡。
人虽离去,留下的是青翠的竹林,山中空荡,只有白云相伴。
每当想起他升堂的场景,仿佛还能听到金石般的言辞回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简朴却充满历史韵味的修史堂。"流水三间屋",以流水环绕的三间小屋,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明公半席分",暗指修史者学问高深,其座位仅占半席之地,体现了学者的谦逊和学识的厚重。
"帝尝招此老",暗示这位修史者曾被朝廷看重,召见参与重要事务,显示出他的地位和才能。"天未丧斯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史学精神的坚守,即使岁月流转,这种文化根基仍然存在。
"人去留青竹",以青竹象征修史者的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即使人已离去,其精神犹在。"山空锁白云",则寓言了修史堂的静谧与深远,仿佛白云也被其精神所吸引。
最后两句"升堂时想像,金石恍然闻",通过想象和回忆,仿佛能听到金石般的史书声,表达了对修史工作的敬仰和对历史传承的感慨。整首诗以景寓情,赞美了修史者的精神和修史堂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