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
出处:《尚书筵中咏红手帕》
唐 · 徐夤
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
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
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
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
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
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
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鹤绫:一种精致的丝织品。晓霞:早晨的霞光。
东家:邻居。
二八容:指女子十八九岁的美丽容貌。
罗带:丝绸腰带。
绣裙:绣花裙子。
藕丝红缕:比喻细致的丝线。
初缝:刚刚缝制。
桃脸:像桃花般娇嫩的脸颊。
粉胸:粉色的胸口。
皓腕:洁白的手腕。
池上:池塘边。
折芙蓉:摘取荷花。
翻译
清晨的朝霞映照在三尺长的鹤绫上,浓重如画,赠予邻家那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她轻轻系上罗带和绣裙,细密的藕丝红线刚刚缝制而成。
离别时,她用它擦拭泪水,遮掩桃花般的脸颊,行走时,它又包裹着香气,坠落在她的胸口。
平日里,她会将它缠绕在洁白的手腕上,只为了在池边为你采摘一朵芙蓉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女性细腻准备、送别的情景。开篇“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两句,通过对手帕质地和长度的描述,以及送给亲人(东家)的行为,展现了主人公细致入微的情感投入。接着,“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进一步描写了女性精心准备的衣物,既有装饰性的“罗带”,又有实用性的“藕丝红缕”,突出了她的手艺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间四句“别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则转向了离别的情感表达。女性在别离之际以手帕拭泪,遮掩着那因不舍而泛红的脸颊,这种细腻的动作充满了柔情。此外,她还会将香气包裹在胸前,以此保持记忆。而“无事把将缠皓腕”一句,则是对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即便无其他事情,也要把玩着手腕间的装饰品,享受那份简单的乐趣。最后,“为君池上折芙蓉”则表达了为了心爱之人,愿意去池塘边采摘美丽的荷花(芙蓉),展示了一种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柔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离别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