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携方上友,去割世间悲
来携方上友,去割世间悲。
丈室孤峰远,弥天一苇移。
风流惊二朗,禅藻胜诸师。
水尽情方惬,山穷力未疲。
袖藏唯贝叶,肩荷只藤枝。
翠竹开三径,莲花礼六时。
寒泉当户落,香饭隔松炊。
凿沼时栽药,穿篱或折葵。
他时同把臂,休讶入林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智海太空即将进入山中修行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自然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
首句“丛桂秋山晚”,以秋天山中的桂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暗示了僧人即将开始的隐居生活。接下来的“思归忆鹿麋”则表达了僧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来携方上友,去割世间悲。”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僧人选择隐居的决断,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尘世苦难的深刻洞察。在“丈室孤峰远,弥天一苇移”中,诗人用“丈室”象征僧人的修行之所,与“孤峰远”形成对比,突出了僧人远离尘嚣的决心。“一苇移”则借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僧人轻盈自在的行踪。
“风流惊二朗,禅藻胜诸师。”这两句赞美了僧人的风度和智慧,将他与佛经中的两位高僧相提并论,显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水尽情方惬,山穷力未疲。”则表达了僧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无论是水边还是山间,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袖藏唯贝叶,肩荷只藤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简朴生活,贝叶代表佛经,藤枝则是日常用品,体现了僧人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翠竹开三径,莲花礼六时。”通过竹林和莲花的意象,象征了僧人修行的环境和仪式,竹子的坚韧与莲花的纯洁,都是他内心品质的映射。
“寒泉当户落,香饭隔松炊。”这两句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寒泉与香饭,松林与炊烟,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体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凿沼时栽药,穿篱或折葵。”则展示了僧人在修行之余,还关注着自然界的生灵和植物,体现了他的慈悲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他时同把臂,休讶入林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期待两人能够再次相聚,共同体验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