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不怨别,陶令欲披襟
出处:《陈廷尉追送栖霞同叩达上人诗别陈公》
明 · 王世贞
江淹不怨别,陶令欲披襟。
为接远公话,俱生无住心。
林枝却飞盖,涧溜写鸣琴。
从此猿鸟迹,翛然不可寻。
为接远公话,俱生无住心。
林枝却飞盖,涧溜写鸣琴。
从此猿鸟迹,翛然不可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间离别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江淹不怨别”,借用了南朝文学家江淹的故事,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淡然态度,不因离别而感到哀伤或怨恨。接着“陶令欲披襟”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豁达自在的生活态度。
“为接远公话,俱生无住心”中,“远公”指的是东晋高僧慧远,这里借指高深的佛法或哲理对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交流时心灵的契合,以及在对话中领悟到的空灵与超脱。
“林枝却飞盖,涧溜写鸣琴”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林间的树枝仿佛在空中轻盈地飞翔,溪流的声音如同琴声般悦耳动听。这些形象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情感的共鸣。
最后,“从此猿鸟迹,翛然不可寻”以猿鸟的踪迹隐喻离别后友情的痕迹难以追寻,但这种情感的痕迹却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整个诗句洋溢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