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磬杳霭间,瑶台郁森上
出处:《再游灵谷同陈大理崇之月下散步》
明 · 石宝
乘月下钟岳,山深气增爽。
高松偃万盖,幽涧逸清响。
扣关碧云隈,适与棘寺往。
纵啸起岩鹿,狂吟搜象罔。
金磬杳霭间,瑶台郁森上。
客去主未发,天游意徒攘。
名都富佳丽,一代列宏敞。
依龙地尽湿,向日木先长。
风鸣万年干,瑞出九华杖。
漫与林僧谈,馀兴入苍莽。
高松偃万盖,幽涧逸清响。
扣关碧云隈,适与棘寺往。
纵啸起岩鹿,狂吟搜象罔。
金磬杳霭间,瑶台郁森上。
客去主未发,天游意徒攘。
名都富佳丽,一代列宏敞。
依龙地尽湿,向日木先长。
风鸣万年干,瑞出九华杖。
漫与林僧谈,馀兴入苍莽。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游灵谷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下山岳的静谧与清新,以及自然界的和谐之美。首句“乘月下钟岳”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夜晚,随着“山深气增爽”的描述,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凉意和清新。
接着,“高松偃万盖,幽涧逸清响”两句,以松树和山涧为载体,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松树如盖,山涧清音,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诗人进一步深入,穿过碧云缭绕的山径,来到棘寺,与自然界的生灵对话,通过“纵啸起岩鹿,狂吟搜象罔”表达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之情。
“金磬杳霭间,瑶台郁森上”描绘了寺庙中的庄严与神秘,金磬声在雾气中回荡,瑶台在茂密的树林之上显得格外醒目,增添了诗作的宗教色彩和艺术氛围。最后,“名都富佳丽,一代列宏敞”则表达了对灵谷寺所在城市繁华与壮丽的赞叹,同时“依龙地尽湿,向日木先长”又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地理特征相结合,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
“风鸣万年干,瑞出九华杖”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风声和祥瑞之兆,进一步渲染了灵谷寺的神圣与美好。全诗以“漫与林僧谈,馀兴入苍莽”收尾,表达了诗人与林中僧侣交谈后的余兴未尽,以及对广阔自然的无限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灵谷寺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神秘,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宗教和人文景观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