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随忙业,妻儿饱岁登
出处:《崇寿印师以诗见惠次韵答之》
宋 · 王洋
客问王居士,如何是半僧。
祛缘都未尽,学道又无能。
身世随忙业,妻儿饱岁登。
时逢方外士,陪奉说心灯。
祛缘都未尽,学道又无能。
身世随忙业,妻儿饱岁登。
时逢方外士,陪奉说心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客:来访者。问:询问。
王居士:修行的士人。
如何是:什么是。
半僧:介于僧俗之间的状态。
祛:去除。
缘:世俗关系或牵绊。
都:全部。
未尽:尚未完全消除。
学道:修行佛法。
无能:没有能力或进展。
身世:一生的经历和境遇。
随:随着。
忙业:繁忙的事务。
妻儿:妻子和孩子。
饱岁登:勉强维持温饱。
时逢:有时遇见。
方外士:出家人或修行人。
陪奉:陪伴并尊敬。
说心灯:谈论内心对佛法的心得。
翻译
有人问王居士,什么是半僧的状态?他还没有完全去除世俗的牵绊,修行又感到力不从心。
他的生活忙碌,家业繁重,妻子儿女勉强温饱度日。
偶尔遇到出家人,他会一起谈论内心对佛法的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客问王居士,如何是半僧"一句直接了当地表达了外人对居士身份的好奇与询问,而"祛缘都未尽,学道又无能"则透露出居士自己对于无法彻底断绝世间牵绊和对道业的无奈感。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现了居士在俗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理。
接着的"身世随忙业,妻儿饱岁登"展示了居士仍旧深陷于家庭责任之中,无法全心致志地追求道业。这里的"忙业"指的是家中的繁琐事务,而"妻儿饱岁登"则是对家庭成员日渐长大的客观描述。
最后两句"时逢方外士,陪奉说心灯"表明居士虽然身在俗世,但仍旧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联系,并且通过交流和分享来维持内心的光明。这里的"方外士"指的是那些有共同信仰或追求的人,而"陪奉说心灯"则象征着精神上的相互扶持和启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居士的自述,展现了一个既渴望超脱世俗又不得不面对家庭责任的复杂人物形象。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平静与内在的光明,是居士在纷扰生活中寻找到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