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全文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宋末元初 · 方回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
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

注释

屈子:屈原,古代诗人。
芙蓉:荷花。
木末:树梢。
水花:指芙蓉花。
俨:整齐、明显。
垲:高地、干燥处。
厥植:它的生长。
贞:坚贞、持久。
叔世:乱世、衰败的时代。
浮卉:轻浮的花草。
貌取:只看外表。
荞穄:两种谷物,可充饥。
疲馁:疲劳和饥饿。

翻译

屈原哀悼芙蓉,为何要在树梢摘取。
是谁让秋树变化,水边花朵显得高洁。
它并非莲藕一类,渐渐显现美丽的色彩。
它的生长并不坚贞,早晚间已显疲惫。
乱世中人们崇尚虚华,只看外表而忽视实质。
我的居所百花凋零,唯有这少数根茎留存。
孩子们却偏爱它们,视如珍贵的香草。
它们甚至不如荞麦和穄子,能真正解救饥饿。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美好事物感伤和怀念的诗,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的追忆与哀愁。芙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美丽,而“悼”字则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

开篇两句“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诗人通过对芙蓉花的悼念和它在树梢上的孤独生长,描绘了一种美好的东西即将凋零的境况。“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则是说秋风吹过,树木随之改变,而芙蓉花仍旧在水边盛开,但这种美景也难逃秋天的侵袭。

接着,“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表达了对芙蓉花虽然不如荷花那样高洁,但它依然有着自己的美丽。而这种美丽也是短暂的,从早晨的露水到晚上就已经凋谢。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则是说诗人周围的人们还在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芙蓉花却因其真实而被忽略。但诗人的居所里,却留存着这种真挚的美好。

最后,“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表达了诗人对芙蓉花的深切喜爱,就像对待子女一样。虽然它不及其他植物那样强健,但它的存在依然能够带来慰藉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芙蓉花的描写,抒发了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以及对那些未被世人重视却拥有真挚之美的事物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