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云无竹令人俗,我云俗人正累竹
出处:《题唐德明秀才玉立斋》
宋 · 杨万里
坡云无竹令人俗,我云俗人正累竹。
玉立斋前一万竿,能与主人相对寒。
看竹哦诗笔生力,山童怪予遽忘食。
不但不可一日无,斯须无此看何如。
诗成欲写且复歇,恐竹嫌诗未清绝。
丁宁一竿不可除,竹亦何曾减风月。
玉立斋前一万竿,能与主人相对寒。
看竹哦诗笔生力,山童怪予遽忘食。
不但不可一日无,斯须无此看何如。
诗成欲写且复歇,恐竹嫌诗未清绝。
丁宁一竿不可除,竹亦何曾减风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坡云:山间的云。俗:世俗,不雅致。
累:牵累,束缚。
玉立:形容竹子挺拔。
寒:清冷,寂静。
哦诗:吟诗,作诗。
遽:突然,猛然。
斯须:片刻,一会儿。
清绝:清新绝妙。
丁宁:叮嘱,告诫。
减:减少。
风月:自然景色,风雅与月色。
翻译
山间的云没有竹子显得俗气,我认为世俗之人正是被竹子所牵累。斋前有万竿翠竹矗立,它们能与主人一起度过清冷的时光。
看着竹子吟诗,笔下生出力量,山童惊讶我竟忘了吃饭。
我不能一日无竹,片刻没有竹子观赏,又会怎样呢?
诗作完成想要落笔,却又停下,怕竹子会觉得我的诗不够清新脱俗。
我叮嘱不要砍掉任何一竿竹子,因为竹子从未减少过它的风雅和月色之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名为《题唐德明秀才玉立斋》。诗中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
“坡云无竹令人俗,我云俗人正累竹。”开篇即以独特视角审视竹子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反思人们往往忽略了竹子的精神价值,而只看到其物质用途。
“玉立斋前一万竿,能与主人相对寒。”描绘了一幅斋前万竿竹林景象,竹子与主人的交错映衬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清冷意境。
“看竹哦诗笔生力,山童怪予遽忘食。”诗人在赏析竹子的过程中,不自觉间诗思泉涌,连身边的小童都觉得诗人在这静谧美好的景致中忘记了吃饭的时刻。
“不但不可一日无,斯须无此看何如。”强调了竹子对诗人生活和创作的重要性,竹子的存在是如此不可或缺,以至于连片刻都离不开它的陪伴。
“诗成欲写且复歇,恐竹嫌诗未清绝。”在完成一首诗歌后,又忍不住要暂停下来,担心自己的诗作还不足以表达出竹子那份清幽绝俗的情怀。
“丁宁一竿不可除,竹亦何曾减风月。”最后强调了每一竿竹子的珍贵,它们始终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便在风和月光下,也丝毫不减它们的韵味。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生长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艺术追求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