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火疑萤望不分,空月如霜照愈白
却讶蚩尤喷紫雾,翻疑鲛室弄明珠。
卓起弥天锦步障,撒开大地红氍毹。
螺髻新妆初洗黛,峨眉淡晕亦施朱。
映日扶桑高万丈,红楼十二遥相向。
浮来金海漾荣光,影入银河添新浪。
惊起天鸡五夜啼,银蟾半落玉绳低。
江静老骊眠不稳,露寒惊鹊夜难栖。
带陇连岗同一色,此时目断思乡客。
渔火疑萤望不分,空月如霜照愈白。
沙雁嘹嘹向夜鸣,舟人火里认山城。
残叶原头捲欲尽,湿云洞口烧无声。
孤蓬飘荡无南北,可似游人江上迹。
已将凉燠付浮烟,还悟生身同火宅。
浩劫炎炎烬亦寒,世界应同幻影观。
侵晓推篷试一望,青山依旧郁巑岏。
鉴赏
这首《江上观野烧》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略带悲凉的江边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句“黑云叆叇天模糊”,以浓密的乌云遮蔽了天空,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火龙衔烛照幽衢”一句,巧妙地将燃烧的野火比作火龙,照亮了昏暗的道路,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
“却讶蚩尤喷紫雾,翻疑鲛室弄明珠”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蚩尤和鲛人的形象,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火焰的美丽与危险并存。
“卓起弥天锦步障,撒开大地红氍毹”描绘了火焰蔓延的壮观景象,如同展开的锦障和铺开的氍毹,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螺髻新妆初洗黛,峨眉淡晕亦施朱”等细节描写,将火焰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巧妙融合,赋予了火焰以生命和情感。
“映日扶桑高万丈,红楼十二遥相向”则将火焰与太阳、高楼等元素结合,展现了火焰的高远与宏伟。
“浮来金海漾荣光,影入银河添新浪”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火焰的光芒与宇宙的广阔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惊起天鸡五夜啼,银蟾半落玉绳低”通过天鸡的啼叫和月亮的低垂,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态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江静老骊眠不稳,露寒惊鹊夜难栖”描绘了江面的宁静与夜晚的寒冷,通过动物的反应表现了环境的冷寂。
“带陇连岗同一色,此时目断思乡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广阔的自然景观中。
“渔火疑萤望不分,空月如霜照愈白”通过渔火与萤火的相似性,以及月光的洁白,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
“沙雁嘹嘹向夜鸣,舟人火里认山城”描绘了夜晚的雁鸣和船夫在火光中辨识山城的情景,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
“残叶原头捲欲尽,湿云洞口烧无声”通过残叶与湿云的对比,展现了火焰的威力与寂静之美。
“孤蓬飘荡无南北,可似游人江上迹”以孤蓬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漂泊不定的内心感受。
“已将凉燠付浮烟,还悟生身同火宅”通过将季节变化交予浮烟,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浩劫炎炎烬亦寒,世界应同幻影观”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世界的虚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最后,“侵晓推篷试一望,青山依旧郁巑岏”以清晨的视角结束全诗,青山依旧,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