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长比越城长,筑怨当年在瘴乡
出处:《严关》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秦城长比越城长,筑怨当年在瘴乡。
天作严关元限越,东南天地总羊肠。
天作严关元限越,东南天地总羊肠。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严关(其二)》,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秦城”与“越城”的对比开篇,暗含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感慨。
“秦城长比越城长”,秦城指的是秦始皇为防御南越而修建的长城,越城则是指古代越族的城池。这里通过对比两者的长度,隐喻了历史的深远与变迁。秦城的长,象征着秦朝的雄图大略和对边疆的控制;越城的长,则可能暗示着越族人民的坚韧不拔和生存智慧。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差异,更蕴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筑怨当年在瘴乡”,“筑怨”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因修筑防御工事而产生的怨恨情绪,这里的“瘴乡”特指气候湿热、疾病频发的地区,如岭南一带。这句话揭示了古代边防建设的艰辛与劳苦,以及人们在恶劣环境下生活的不易。同时,“筑怨”也反映了人们对统治者政策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天作严关元限越,东南天地总羊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第一句“天作严关元限越”中的“严关”既指自然形成的险要地形,也暗喻人为设置的防线。这里的“天作”强调了自然环境的不可抗拒性,而“元限越”则表明这种限制是天然形成的,而非人为刻意为之。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第二句“东南天地总羊肠”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地理空间,用“羊肠”比喻曲折艰难的道路,形象地描绘了东南地区的地形特征。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变,也暗示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迁徙的不易。同时,它还蕴含了一种哲学意味,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人们都必须面对并克服困难,寻找前行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人与自然斗争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韧性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