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来山势高巃嵷,凭高亦任云荡胸
出处:《题同年戴宪长苍山赋别卷》
明 · 唐胄
滇东一望无烟烽,鲁溪镇节歌儿童。
一帘如水澈底冽,百鍊似铁空炉红。
闻道点苍西特起,灵飘秀技耸海宇。
策马不惮骋十里。
云蒸石骨千窍奇,雪积朱炎万野洗,坚不磷兮白不滓。
地为河岳人之理,天涯相伴真尔汝。
朝摘山巅天上星,暮濯山麓海之洱。
景高足称两止止,凌虚气岸实相倚。
忽来山势高巃嵷,凭高亦任云荡胸。
八荒四海来双瞳,烟消云散清太空。
作文赠者谁宗工,文气清劲山争雄。
石纹耿耿雪荧荧,读之海内惊高风。
天书忽报来九重,滇氓忧驾离匆匆。
食祝不用图翁容,日日见山如见翁。
一帘如水澈底冽,百鍊似铁空炉红。
闻道点苍西特起,灵飘秀技耸海宇。
策马不惮骋十里。
云蒸石骨千窍奇,雪积朱炎万野洗,坚不磷兮白不滓。
地为河岳人之理,天涯相伴真尔汝。
朝摘山巅天上星,暮濯山麓海之洱。
景高足称两止止,凌虚气岸实相倚。
忽来山势高巃嵷,凭高亦任云荡胸。
八荒四海来双瞳,烟消云散清太空。
作文赠者谁宗工,文气清劲山争雄。
石纹耿耿雪荧荧,读之海内惊高风。
天书忽报来九重,滇氓忧驾离匆匆。
食祝不用图翁容,日日见山如见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云南苍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以“滇东一望无烟烽”展现广阔辽远的边疆景象,“鲁溪镇节歌儿童”则描绘了边镇的宁静生活。接着,“一帘如水澈底冽,百鍊似铁空炉红”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山川的清澈与铁炉的炽热,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闻道点苍西特起,灵飘秀技耸海宇”赞美了点苍山的独特魅力,其“云蒸石骨千窍奇,雪积朱炎万野洗”更是将山中云雾缭绕、雪峰皑皑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接下来的“坚不磷兮白不滓”表达了对山石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寓意着人品的高洁。
“地为河岳人之理,天涯相伴真尔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朝摘山巅天上星,暮濯山麓海之洱”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的自由自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景高足称两止止,凌虚气岸实相倚”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惜。“忽来山势高巃嵷,凭高亦任云荡胸”描绘了面对高山时的豪迈与自由感。“八荒四海来双瞳,烟消云散清太空”则象征着视野的开阔和心灵的纯净。
最后,“作文赠者谁宗工,文气清劲山争雄”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两人之间文采飞扬的交流。“石纹耿耿雪荧荧,读之海内惊高风”是对友人作品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如同山石般坚定,如同雪花般纯洁,令人敬佩。“天书忽报来九重,滇氓忧驾离匆匆”则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开,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云南苍山的壮美风光和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