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屹一老,行直无疑猜
巨刃破愁地,擢数穷根荄。
闭门灭闻见,据槁忘形骸。
寸心非砥石,忧患滔天来。
凉秋把诗卷,再见春已回。
众湎一日短,孤撄千劫灰。
辍哦语未定,夜破邻园苔。
秉烛照霜月,不负馀寒梅。
即幽洗嚣暂,揽旷伤高才。
驱车清凉山,凄象浚空台。
名都士类尽,城处遇荒隈。
灾殃夺物性,存殁供吁唉。
夸父逐日影,肉身觊圣胎。
所徇异清浊,迷妄将毋侪。
老至一关堑,壮趾多歧乖。
终古往不反,庄语痛非谐。
天全屹一老,行直无疑猜。
遗持远公法,往参陶潜杯。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往金陵视散原老人因读近诗夜过俞园看梅翌日同游扫叶楼归寄一首丙辰》。诗中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哀思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诗哀馀古人”,开篇便点明了主题,诗人通过阅读古人的诗歌,引发了对过去时光的哀悼之情。接着,“愈好更可哀”一句,似乎在说越是美好的事物,越容易让人感到悲哀,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美好易逝的感慨。
“巨刃破愁地,擢数穷根荄”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巨刃”破除内心的愁苦,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决心。
“闭门灭闻见,据槁忘形骸”则展现了诗人为了摆脱外界干扰,寻求内心平静而采取的极端方式,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甚至忘记了自我存在。
“寸心非砥石,忧患滔天来”表明诗人的心灵并非坚不可摧,忧患如洪水般涌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艰难。
“凉秋把诗卷,再见春已回”描绘了诗人于凉秋时节翻阅古诗的情景,仿佛在寒冷中找到了温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众湎一日短,孤撄千劫灰”对比众人与孤独者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同情。
“辍哦语未定,夜破邻园苔”描述了诗人深夜仍在吟诵诗句,直到夜深人静之时,连邻园的苔藓都被打破,表现了其创作的热情与执着。
“秉烛照霜月,不负馀寒梅”则是诗人借月光与寒梅,表达了即使在严冬中也要坚持自我,不辜负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即幽洗嚣暂,揽旷伤高才”意味着在暂时的宁静中洗涤心灵的尘埃,但同时也为高才之人的离世而感伤。
“驱车清凉山,凄象浚空台”描绘了诗人前往清凉山的旅程,山中景象凄凉,空台显得格外寂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名都士类尽,城处遇荒隈”反映了都市繁华背后的荒芜,以及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灾殃夺物性,存殁供吁唉”指出灾难不仅夺去了生命的活力,也使活着的人们陷入痛苦与哀叹之中。
“夸父逐日影,肉身觊圣胎”借用夸父逐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超越自我、追求理想境界的渴望,同时对肉体与精神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所徇异清浊,迷妄将毋侪”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即使面对清浊之分,也不应盲目随波逐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老至一关堑,壮趾多歧乖”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与选择,尤其是老年阶段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终古往不反,庄语痛非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对庄子的言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其中有些内容难以调和。
“天全屹一老,行直无疑猜”赞扬了一位年长者的坚定与正直,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遗持远公法,往参陶潜杯”最后,诗人引用了东晋高僧慧远和诗人陶渊明的例子,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