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俗住山,尤贵黄纸
出处:《祭介石》
宋 · 释善珍
末俗住山,尤贵黄纸。
造物畀公,共衰病至。
既病之矣,复遇岁艰。
当八面风,撑百漏船。
漫刺衔袖,临斋乞米。
骄儿索饭,饥嗔饱喜。
我行四方,阅士如墙。
小智虚夸,妄夫荒唐。
宣绍命脉,乾淳气魄。
天悭地閟,神盍宝惜。
冷灰粟焰,将晓景星。
泯灭甚易,佛法替陵。
同时爱憎,异世悲慨。
诸君不信,有遗录在。
我作苦语,模写虚空。
泪尽血续,夫岂为公。
造物畀公,共衰病至。
既病之矣,复遇岁艰。
当八面风,撑百漏船。
漫刺衔袖,临斋乞米。
骄儿索饭,饥嗔饱喜。
我行四方,阅士如墙。
小智虚夸,妄夫荒唐。
宣绍命脉,乾淳气魄。
天悭地閟,神盍宝惜。
冷灰粟焰,将晓景星。
泯灭甚易,佛法替陵。
同时爱憎,异世悲慨。
诸君不信,有遗录在。
我作苦语,模写虚空。
泪尽血续,夫岂为公。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善珍所作的《祭介石》,表达了对友人介石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诗人身处乱世,寓居山中,感叹时局艰难和个人的衰老疾病。他形容自己如同在风雨飘摇中挣扎的小舟,生活困顿,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家庭琐事如儿子索食,虽微不足道,却反映出生活的艰辛。
诗中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小聪明者的虚伪夸耀和狂妄之人的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介石命运的忧虑,希望他能延续家族的血脉和优良传统。然而,诗人预感到了未来的艰难,预言佛法可能会衰落,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消逝。
诗人感慨万分,写下这些痛苦的话语,试图通过文字记录下这份情感,即使泪尽血续,也是为了表达对介石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满了对故人的哀思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