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凤山路,登临喜盍簪
出处:《九日凤山载酒》
明 · 王恭
九日凤山路,登临喜盍簪。
风飘乌帽落,云度菊杯深。
树色残孤笛,鸿声带远砧。
醉来同藉草,不觉夕阳沈。
风飘乌帽落,云度菊杯深。
树色残孤笛,鸿声带远砧。
醉来同藉草,不觉夕阳沈。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九日凤山载酒》描绘了重阳节登高赏景的场景。首句“九日凤山路”,点出时令为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凤山之路则是登高之处。次句“登临喜盍簪”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高,共享节日欢乐的气氛,宛如簪花饮酒,寓意其乐融融。
第三句“风飘乌帽落”,通过写风吹落乌帽,形象地展现了秋风的力度和诗人行进中的动态,也暗含着时光流逝之意。第四句“云度菊杯深”,则描绘了菊花佳酿在云雾中显得更加醇厚,增添了节日的诗意。
第五句“树色残孤笛”,借树色的凋零和孤笛的声音,渲染出一种淡淡的离别或思乡之情。最后一句“鸿声带远砧”,鸿雁的叫声中似乎还带着远处的捣衣声,进一步强化了时空的辽阔和远方的思念。
尾联“醉来同藉草,不觉夕阳沈”,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醉意中躺在草地上,沉浸在自然景色和友情之中,直到夕阳西沉,仍未察觉,流露出一种忘却尘世烦恼的悠然心境。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登高、饮酒赏景的习俗,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富有生活气息和季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