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
出处:《次韵赵表之久别相会于福唐见贻之什》
宋 · 李弥逊
十年海南年,世味尝欲遍。
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
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
故人千里来,高义动深眷。
问答不及已,惊我神发变。
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
公今已超然,富贵非所愿。
南游访知识,气习要百炼。
授我不死术,老骨倘可健。
是身走空雷,当作如是见。
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
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
故人千里来,高义动深眷。
问答不及已,惊我神发变。
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
公今已超然,富贵非所愿。
南游访知识,气习要百炼。
授我不死术,老骨倘可健。
是身走空雷,当作如是见。
注释
海南: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省份。世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担板:旧时搬运货物的工具,象征艰辛劳作。
绕指:形容事物轻盈灵活。
濯:洗涤。
唾其面:侮辱、轻蔑。
故人:老朋友。
深眷:深深的关怀和思念。
神发变:形容精神震动,头发根都竖起。
眼中花:比喻虚幻的功名。
弦上箭:形容时光飞逝。
超然:超脱世俗。
南游:向南旅行。
知识:学问、见识。
不死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术。
老骨:衰老的身体。
空雷:比喻虚幻的危险或困扰。
如是见:这样看待。
翻译
我在海南度过十年光阴,世间滋味几乎都已尝遍。过去痴迷于劳苦生活,如今却觉得轻松如绕指柔。
谁能洗净我心中的尘埃,有人甚至想唾弃我的脸。
老朋友千里迢迢来访,深厚的友情深深触动了我。
交谈中他的话语让我惊讶,连头发根都为之震动。
功名利禄如同眼中的幻象,时光飞逝如弦上之箭。
您如今已超脱世俗,富贵并非您的追求。
南行游历以求知识,品格修养需千锤百炼。
你传授我长生不老之法,或许能让老朽的身体恢复活力。
面对生活的疾风骤雨,应抱持这样的态度:一切虚幻,看淡就好。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开篇“十年海南年,世味尝欲遍”表明诗人在海南生活多年,对世俗之事已经体验无遗;“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则是比喻诗人曾经为了功名奔波,现在却像手中玩弄着丝线一般自在。
接着,“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借用古代贤士被人尊敬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他人对诗人的仰望和羡慕。紧跟着,“故人千里来,高义动深眷”则写出了友情的珍贵,即便是远隔千里,也能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感动。
“问答不及已,惊我神发变”表达了诗人在与朋友交流时,那种思想上的冲击和心灵的触动。随后,“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则是用鲜明的比喻说明功名如同眼前的花朵,转瞬即逝,而时间却像弓箭一般迅速流逝。
诗人在“公今已超然,富贵非所愿”中表达了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超脱,不再是其追求。最后,“南游访知识,气习要百炼。授我不死术,老骨倘可健”则是诗人在寻找精神上的朋友,希望通过这种交流得到心灵的洗礼,使自己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结尾“是身走空雷,当作如是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未来无常的豁达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珍视友情与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