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生物具角齿,每每与物抗全文

生物具角齿,每每与物抗

出处:《蛟龙歌
宋 · 何梦桂
生物具角齿,每每与物抗
蹈阱虎以刚,触籓羊以壮。
世间怪物有蛟龙,三百六十虫之长。
神灵出嘘吸,变化互来往。
布爪层云兴,鼓鬐歘电放。
无欲不受刘累驯,假形岂被叶公诳。
时飞则飞潜则潜,所以随时知得丧。
莫道鱼虾性不灵,相依喣沫岂敢嗔。
江濆鳣鲸久失水,闻此鼓舞咸相亲。
世无刑醢受,时非法网秦。
然匪藉馀荫,安能逃世人。
亡象齿与革,亡猩血与唇。
有身即有患,谁能无其身。
安得此身化为云,随龙上下云无心。

拼音版原文

shēngjiǎo齿chǐměiměikàng

dǎojǐnggāngchùfānyángzhuàng

shìjiānguàiyǒujiāolóngsānbǎiliùshíchóngzhīcháng

shénlíngchūbiànhuàláiwǎng

zhuācéngyúnxīngchuādiànfàng

shòuliúlèixùnjiǎxíngbèigōngkuáng

shífēiqiánqiánsuǒsuíshízhīsàng

dàoxiáxìnglíngxiānggǎnchēn

jiāngpēnzhānjīngjiǔshīshuǐwénxiánxiāngqīn

shìxínghǎishòushífēigāngqín

ránfěijièyìnānnéngtáoshìrén

wángxiàng齿chǐwángxīngxuèchún

yǒushēnyǒuhuànshuínéngshēn

ānshēnhuàwèiyúnsuílóngshàngxiàyúnxīn

注释

生物:指各种生物。
角齿:指动物的尖锐牙齿。
蹈阱虎:落入陷阱的老虎。
籓羊:触碰到篱笆的羊。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巨大水怪。
虫之长:所有虫类中最大的。
嘘吸:呼吸,这里指神灵的活动。
变化:指神灵的变幻莫测。
布爪:张开爪子。
鼓鬐:摇动尾巴。
刘累:传说中的驯兽师。
叶公:虚构的人物,比喻口头上赞美却实际不信的人。
时飞:根据时机飞翔。
潜则潜:隐藏起来。
鱼虾:泛指水中生物。
喣沫:吐泡沫。
鳣鲸:大鳝和鲸鱼。
鼓舞:受到激励。
刑醢:残酷的刑罚。
法网秦:秦朝严苛的法律。
馀荫:遗留的庇护。
世人:世人的眼光。
象齿:大象的牙齿。
革:皮革。
猩血:猩猩的血。
唇:嘴唇。
患:苦难。
无其身:摆脱生命。
化为云:变成云雾。
云无心:无拘无束的云。

翻译

生物长有锐利的角,常常与外界对抗。
老虎踏入陷阱显刚强,羊儿触碰篱笆显勇敢。
世间有蛟龙这样的怪物,是所有虫类中的领袖。
神灵出没,变化无穷,来去自如。
爪子如云层般展开,尾巴似闪电般挥舞。
没有欲望就不会被刘累驯服,也不会被叶公的虚假所欺骗。
时而飞翔,时而潜藏,顺应自然,明白得失。
别小看鱼虾看似愚钝,它们相互依存,怎会轻易生气。
江边的大鳝和鲸鱼长久失去水,听到这些描述都感到亲近。
世上不再有酷刑,时代不再像秦朝那样严苛。
但若非借助余荫,怎能逃离世人的目光。
失去了大象的牙齿和皮,猩猩的血和唇。
有了生命就有苦难,谁又能摆脱生命呢。
如何能让身体化作云,随龙腾跃,无拘无束。

鉴赏

这首诗名为《蛟龙歌》,出自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何梦桂之手。全诗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语言丰富、想象奇特,融合了对自然界生灵多样性的观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生物具角齿,每每与物抗”一句,描绘了一种强悍而不屈的生命形态,展现了自然界中各类生物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不断斗争。接着,“蹈阱虎以刚,触籓羊以壮”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通过虎和羊的形象,突显出强者与弱者的对比。

“世间怪物有蛟龙,三百六十虫之长”则是诗人对于神秘生物的想象,这里的蛟龙不仅是现实中存在的奇特动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生物。通过这一描写,诗人展开了一个广阔而又充满幻想的宇宙图景。

“神灵出嘘吸,变化互来往”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形态、自由变换的精神状态,这里的“神灵”和“变化”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之动力与无常性的感悟。而“布爪层云兴,鼓鬐歘电放”则是对自然界中力量与能量释放的一种描绘,通过强烈的动作语言,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景象。

“无欲不受刘累驯,假形岂被叶公诳”一句,诗人借用了古代名士刘累与叶公的典故,表达了对物欲束缚和虚伪生活的警惕。通过这种历史文化的引用,诗人强调了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时飞则飞潜则潜, поэтому随时知得丧”这一部分,则是对于生命状态的顺应与变化的一种哲学思考。这句话体现出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在“莫道鱼虾性不灵,相依喣沫岂敢嗔”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水族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生命间相互关联与和谐共存的一种赞美之情。这种对于自然界和谐关系的赞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江濆鳣鲸久失水,闻此鼓舞咸相亲”则是在描绘一幅失去原生态的生物重新获得自由的景象,这里的“江濆鳣鲸”指的是长期处于陆地环境中的鱼类,当它们听到水声时,便会积极向往并跳跃以表达对水域生活的渴望。

紧接着,“世无刑醢受,时非法网秦”一句,诗人通过反思历史上的暴政与不公,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于生命影响的深刻性。这里的“刑醢”和“法网”,分别象征着残酷的统治与严苛的法律束缚。

然而,在“然匪藉馀荫,安能逃世人”这一部分,诗人却表达了一种对于逃避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里,“匪藉馀荫”指的是无法遮掩的真相,而“安能逃世人”则是在问,即使想要逃离这个纷争不断的人世,又怎能做到呢?

末尾的“亡象齿与革,亡猩血与唇。有身即有患,谁能无其身”则是对生命体验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亡象”的比喻(象征着力量与权威),以及“亡猩”的形象(表现出生命脆弱的一面),指出了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无法避免痛苦和困境。

最后,诗人以“安得此身化为云,随龙上下云无心”作为全诗的结尾。这一段落,是对超脱尘世束缚、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一种向往。在这里,“化为云”象征着物质形态的消解,而“随龙上下云无心”则表现了一种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人希望能够像云一样自由地跟随龙(这里的“龙”,既可理解为蛟龙,也可视作精神状态的象征)的升降,无拘无束,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烦恼的心灵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