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割地势乃坏,痛哉海沄沄全文

割地势乃坏,痛哉海沄沄

出处:《叛将献船纪事
清 · 洪繻
国家倾帑藏,百万具一船。
上置穿山炮,下置激火轮。
熬波出巨浪,蒸气成黑云。
海上习攻战,拟扫狂鲸氛。
寄之不得人,如山强负蚊。
今春威海卫,十船成一群。
将者丁汝昌,巾帼而从军。
怯懦不成夫,反侧以事君。
求降附敌人,颜厚徒逡巡。
十重如铁甲,岂谓铁军门!平生事横行,一旦竖降幡。
北洋为夺气,此罪海难论!其人服毒死,狗贱何足闻!不行连坐律,国法何由均!尾闾狂波泻,沧溟白日昏。
峨峨海上舟,竟使巨鱼吞。
地上称利器,铁车登昆崙。
海上称利器,铁船荡乾坤。
覆辙乃如此,无人器奚云!枉自开船厂,万亿掷金银。
四海竭脂膏,仓卒付沈沦。
枢府皆屏息,忧惧动至尊。
我谓无海战,陆守势仍存。
割地势乃坏,痛哉海沄沄

鉴赏

这首诗《叛将献船纪事》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对甲午战争中丁汝昌及其部下的行为进行讽刺和批判,展现了对国家败局的深刻反思。

诗中描绘了国家在战争中的艰难境况,大量财宝被用于制造战舰,装备了威力巨大的武器,却因指挥不当和将领的怯懦导致失败。丁汝昌作为将领,虽身着巾帼,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敌人,这种行为被诗人视为对国家的背叛。诗中还提到了对海军将领的指责,认为他们未能尽职尽责,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士气低落,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诗人通过“尾闾狂波泻,沧溟白日昏”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败局的深切忧虑和对战争悲剧的强烈感慨。同时,也对那些未能承担起责任的将领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破坏了军队的士气。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国家法律制度的反思,认为不应仅对直接责任人进行惩罚,而应追究相关决策者的责任,以确保国家法律的公正执行。同时,对那些不顾国家利益,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给予了强烈的谴责。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犀利,既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正义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