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和九重金阙迥,同枝百尺玉桥东
出处:《内阁阶砌牡丹为宣庙赐植三首》
明 · 何吾驺
朝罢繁香玉一丛,鸣珂径转碧朣胧。
天家不羡秾华气,璧府全消贵近风。
寡和九重金阙迥,同枝百尺玉桥东。
碧纱何处名花友,得似丹心向日红。
天家不羡秾华气,璧府全消贵近风。
寡和九重金阙迥,同枝百尺玉桥东。
碧纱何处名花友,得似丹心向日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内阁阶前的牡丹,它与宫廷的金阙相隔,却与百尺高的玉桥东边的同类牡丹共享一片天地。诗人以“鸣珂”形容牡丹的香气,如同宫中玉珂的清脆声,而“碧朣胧”则描绘了夜晚或清晨朦胧的景象,赋予了牡丹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天家不羡秾华气,璧府全消贵近风。”这两句表达了牡丹虽生于宫廷,却不追求奢华与富贵的浮华,而是保持着高洁与淡泊的品质。这里的“璧府”可能是指宫廷中的宝库,象征着富贵与权力,但牡丹却能超脱这些世俗的束缚,展现出一种内在的高贵与纯净。
“寡和九重金阙迥,同枝百尺玉桥东。”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独特与独立。在九重金阙的皇宫之中,牡丹似乎与世隔绝,只有在百尺高的玉桥东边,与同类牡丹共享一片天地,这种孤独与独立的姿态,更显出其不凡的气质。
最后,“碧纱何处名花友,得似丹心向日红。”这两句将牡丹比作碧纱之中的名花,与那些向阳而生、心如丹赤的花朵为友。这里不仅赞美了牡丹的美丽与高洁,也暗示了它与那些正直、忠诚的人们有着深厚的友谊,共同追求光明与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牡丹作为国花的高贵与纯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