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水母有虾方见色,芭蕉无耳亦闻雷全文

水母有虾方见色,芭蕉无耳亦闻雷

刹那思虑不及处,智入三世无去来。
水母有虾方见色,芭蕉无耳亦闻雷
闲中情垢消磨尽,笑里心花造次开。
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师带伴与春回。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智慧。

首句“刹那思虑不及处”,以“刹那”形容时间之短,暗示在极短时间内,思维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引出下文对智慧的探讨。接着,“智入三世无去来”,表明真正的智慧能够洞察过去、现在与未来,超越时空的限制,体现了禅宗追求的“无我”、“无念”的境界。

“水母有虾方见色,芭蕉无耳亦闻雷”两句,通过水母与虾、芭蕉与雷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影响。水母因虾的存在而感知颜色,芭蕉虽无耳朵却能听到雷声,强调了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宇宙间微妙的联系。

“闲中情垢消磨尽,笑里心花造次开”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状态。在闲适之中,内心的杂念得以清除,笑容中绽放的是真挚与自在的心灵之花。这反映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去除烦恼的修行目标。

最后,“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师带伴与春回”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永明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在禅师的引领下,不仅身心得到了净化,还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与生机。这句话寓意着在禅师的教导下,弟子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成长与觉醒,如同春回大地般充满希望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展现了禅宗哲学的核心理念——超越表象、洞察本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