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筳喧里耳,哓哓声不完
出处:《寄题胡氏涧月堂二首 其二》
元 · 刘诜
世人不识泉,等之黄泥湍。
世人不识月,视若白瓦盘。
断蒿三板船,沮洳鳅鳝蟠。
击筳喧里耳,哓哓声不完。
嗟此泉与月,信当何人看。
我尝溯其源,颢白通广寒。
懿彼隐君子,相从此盘桓。
世人不识月,视若白瓦盘。
断蒿三板船,沮洳鳅鳝蟠。
击筳喧里耳,哓哓声不完。
嗟此泉与月,信当何人看。
我尝溯其源,颢白通广寒。
懿彼隐君子,相从此盘桓。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人”对自然美景的无知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反思。
首句“世人不识泉,等之黄泥湍”,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将清澈的泉水视为浑浊的泥水,忽视了泉水的真正价值,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无知。
接着,“世人不识月,视若白瓦盘”,进一步强调了人们的认知局限,将明亮的月亮比作普通的白瓦盘,说明人们未能欣赏到月光的美丽与神秘。
“断蒿三板船,沮洳鳅鳝蟠”,描述了一幅荒凉的景象,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忽略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击筳喧里耳,哓哓声不完”,通过描述嘈杂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喧嚣、人心浮躁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嗟此泉与月,信当何人看”,诗人发出感叹,对能真正欣赏到自然之美的人表示疑问,表达了对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知音的渴望。
“我尝溯其源,颢白通广寒”,诗人亲自探寻泉源,体验到了清冷而纯净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懿彼隐君子,相从此盘桓”,诗人将自己比作隐居的君子,与自然美景相伴,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知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