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知书性有书,每就儒生讲经史
出处:《金川门》
清 · 赵翼
大本堂摧懿文死,应立燕王为太子。
以长以贤事皆顺,孱孙亦得免刀几。
乃留弱干制强枝,召乱本由洪武起。
临濠奋迹开草昧,豪杰才兼圣贤理。
目不知书性有书,每就儒生讲经史。
《檀弓》开卷重立孙,《春秋》特笔讥逆祀。
千年成说牢不破,此语燕闲久入耳。
遂将神器付太孙,分国诸王禀同轨。
岂知衅即起萧墙,臂小何能使巨指。
削藩方工黾错策,构兵遂蹈张方垒。
王师转战力不支,夜半翻成九江李。
衮冕熸灰火满天,缙绅赤族血流水。
可怜十丈金川门,惨过晋家荡阴里。
向使当初改建储,叔正清官侄朱邸。
临淄自能厚本支,临驾岂遂干伦纪。
何至一家骨肉残,冢嗣翻成若敖鬼。
我来经过吊陈迹,终觉高皇计失此。
处常无事贵守经,销患未形难据礼。
徒将误国咎方黄,犹未穷源推祸始。
以长以贤事皆顺,孱孙亦得免刀几。
乃留弱干制强枝,召乱本由洪武起。
临濠奋迹开草昧,豪杰才兼圣贤理。
目不知书性有书,每就儒生讲经史。
《檀弓》开卷重立孙,《春秋》特笔讥逆祀。
千年成说牢不破,此语燕闲久入耳。
遂将神器付太孙,分国诸王禀同轨。
岂知衅即起萧墙,臂小何能使巨指。
削藩方工黾错策,构兵遂蹈张方垒。
王师转战力不支,夜半翻成九江李。
衮冕熸灰火满天,缙绅赤族血流水。
可怜十丈金川门,惨过晋家荡阴里。
向使当初改建储,叔正清官侄朱邸。
临淄自能厚本支,临驾岂遂干伦纪。
何至一家骨肉残,冢嗣翻成若敖鬼。
我来经过吊陈迹,终觉高皇计失此。
处常无事贵守经,销患未形难据礼。
徒将误国咎方黄,犹未穷源推祸始。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翼所作的《金川门》,通过对明朝历史事件的反思,尤其是对明初建储制度的批评,表达了对皇室内部矛盾导致国家动荡的深深感慨。诗中提到的大本堂、懿文死、燕王继位、削藩之争等都是明代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懿文太子朱标早逝,燕王朱棣夺位(即后来的永乐帝),以及后来的靖难之役和建文帝削藩政策引发的动乱。
诗人通过“衮冕熸灰”、“缙绅赤族”等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惨烈景象,特别是对金川门的悲剧性描述,暗示了因储君人选不当引发的家族内斗,使得国家元气大伤。他惋惜如果当初选择正确的储君,如临淄王朱榑或朱棣(朱棣后来篡位),或许可以避免这场骨肉相残的悲剧。
赵翼在诗中强调了治国应遵循常理,预防祸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批评了决策者未能深思熟虑,导致误国的后果。他认为,如果能在储君问题上谨慎行事,就能避免像若敖氏那样的家族衰败。整首诗寓言深刻,对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